大唐皇太子!
“布政司下轄府縣鄉三級,置布政使為主官,主掌一司政務,另置長吏彆駕參知數人協從。”
“於布政司外,再設按察、督軍兩司,按察司置按察使一人,由禦史台派駐行監察之責,督軍司置督軍使一人,由都尉司派駐行監管地方巡防營之責。”
房玄齡說完,李承乾頷首,問向群臣道“卿等都聽仔細了?可覺得還有什麼疏漏?”
底下諸人左右交耳,低聲議論了起來,片刻之後,禮部尚書唐儉站出道“陛下,布政司規劃周祥,臣無異議,但有一事卻有所疏漏。”
“哦?唐卿說說看。”
“啟稟陛下。”唐家將身子再彎下了幾分道“地方即設三司,那原先的刺史都督可要廢除?”
李承乾點點頭,心中明了唐儉想要說什麼了。
“臣鬥膽。”唐儉嗓門加高幾分道“敢問陛下,廢除刺史都督職位,各地諸王如何安置?”
此言一出,太極殿的嘈雜聲陡然響亮了幾分。
是啊,如今各地藩王的腦袋上都頂著刺史都督的名頭,如何安置他們,從始至終都沒有提及。
難不成是把這一茬給忘了?
可能嗎?
一雙雙眼睛在房玄齡的身上遊離來遊離去,最後又都飄向了高坐在上的皇帝。
唐儉的女兒,是李淵十二子彭思王李元則的王妃,他現在這一問,是在給姑爺討個說法了。
李承乾眼眸流轉,李元昌看到後,心領神會站出道“陛下,臣有話說。”
“漢王叔要說什麼?”
李元昌暗吸一口氣,挺直身子朗聲道“陛下禦極大寶,乃天下之幸萬民之福,上天恩德使聖君臨朝,世間蒼生無不感激涕零……”
侯君集悄悄向後望去,看著激情澎湃的李元昌,心中既佩服又不爽,小話說的一套一套的,以前怎麼沒發現這家夥竟然也這麼會諂媚。
“自陛下登基布告天下以來,百姓無不奔走相告彈冠相慶,荊王,周王,徐康王,韓王等人紛紛向臣來信,想要進京親賀陛下。”
“藩王進京乃是大事,臣不敢決斷,奏請陛下欽裁。”
李承乾掃視了一番他人,故作驚訝道“哦?何時的事?”
“回陛下,就這兩日的事。”李元昌看著許多人質疑的眼神,一字一句道“陛下若不信,臣這就差人回家去取信件來。”
“王叔的話朕自然是信的。”李承乾笑著說了一句,而後又道“諸位王叔有這份心朕已經很欣慰了,來長安親賀就不必了,一路上路途遙遠的,車馬勞頓就不說了,所耗糧銀也不在少數,這對途徑地方也是個負擔,王叔就回了他們吧。”
“陛下惜民力體下情,臣替諸王,替百姓,謝過陛下。”李元昌深深一躬身,聲音都有了幾絲哽咽之色“吾皇聖明。”
氣氛都烘托到這了,群臣也不得不跟著道“吾皇聖明。”
嗬嗬嗬…
李承乾淡淡一笑,虛扶道“眾卿平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紛紛挺直了腰,唯獨李元昌依舊還躬著。
“漢王叔,你這是?”
李承乾的聲音明顯沒有那麼和善了,李元昌心中明了,這是讓他不要再講廢話了。
“陛下,諸王都是誠心想要進京親賀陛下,臣鬥膽請陛下給他們一個機會。”
說著,李元昌竟跪地叩首,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道“陛下所憂,無過於是怕藩王進京,一路上對途經府縣多有叨擾。”
“此事請陛下勿憂,臣今兒替各地藩王擅自做個主,進京所需糧銀之耗費,皆由各藩獨自承擔,定不耗費地方州縣一銀,定不擅食百姓一米。”
無數道目光望向了埋頭不起的李元昌,眾人的眼神大多玩味,唯獨李孝恭看向了李承乾。
既要馬兒跑,又不想給馬兒吃草,讓人家千裡迢迢來長安,還不想擔負費用,不用這麼小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