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李承乾起身,親扶魏征坐下,而後長歎一口氣道“朕今日來,本是想跟卿家要賬本的,如今聽卿家這一言,朕倒是真的舍不得了。”
魏征之所以一改兩袖之風大肆斂財,正是他懂得李承乾想做什麼。
想要以整肅吏治的名義疏理朝堂清洗勳貴,就得先拿一個重量人物開刀,並且,這一刀還得先砍在自己人身上。
若是不挑個自己人祭旗,那其他人難免心中不服。
在朝廷重臣之中,能真正算得上是李承乾親信的,也隻有王矽一人。
王矽這人,雖不說有多麼兩袖清風,但也不算太過分,拿他開刀,有點太過牽強了,況且,還有李麗質這層關係在,下手重了,不合適,下手輕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所以,魏征便選擇了親自上陣。
跟王矽比起來,他的分量更重,有他當標杆,那李承乾動起其他人來,誰都無法說什麼。
魏征從第一次收禮的那一刻起,就等著這一天了。
現在朝中的這些勳貴老臣,已經隱隱有尾大甩不掉之勢,現在若是不趁早收拾了,放任他們做大,那以後想再動,基本上可以說是難於登天。
這些年來,為什麼商人總是主動尋上權貴官員的門,哭爹喊娘的不要一分錢,甚至有的還倒貼錢,主動以投資之名送出三四成股份去?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和這些人牽上關係,掛靠在他們門下之後,可以免除多達七八成的稅收。
當初新設稅部製定稅法時,李世民念及這些人打天下的功勞,所以便頒了道恩旨,許勳臣免稅。
不得不說,李世民是個好皇帝,是個好帶頭大哥,他是個念舊情的人,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短短三四年,底下的這些老兄弟們,就憑借這道空子,直接令商稅變得名存實亡。
朝廷現行的稅收製度,完全繼承於靈州,秉承李承乾藏富於民的治國方略,在取消租庸調製後,隻定下了農稅和商稅兩種。
至於以往的,那些什麼鹽稅,茶稅,人頭稅什麼的,通通都取消了。
此種製度,雖說收的錢少了些,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平穩。
這年月,百姓對朝廷沒有過多的奢求,他們也不要求什麼福利製度,隻要兜裡有錢,碗裡有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選擇安安穩穩過日子。
這也是李承乾堅持輕賦稅的主要原因,但人都是貪心的,尤其是越有錢的人越是貪心。
哪怕商稅並不算高,他們也不願每年平白無故的給朝廷交錢。
於是,這些腦瓜子靈活的人開始鑽研律法漏洞。
很快,他們就將主意打在了針對勳貴的那道恩旨上。
送給朝廷的錢,不如送給這些勳貴,反正都是送錢,送給朝廷,他們也撈不到什麼好處,但和勳貴搭上關係,這可就不同了。
有句話說得好背靠大樹好乘涼。
所以,這些富商們哭天喊地的奔向了各家各戶。
而這些勳貴們一看,有人上杆子送錢,那自然是敞開大門來者不拒,畢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嘛。
利益相同,兩方自然一拍即合。
而錢這東西,沒人不愛,為了更多的分紅,勳貴們於是給這些商人大開方便之門。
借著朝廷這兩年大搞基建的東風,這些商人們賺的那是盆滿缽滿,其他人一看,那自然是有一學一,這就像是滾雪球,越滾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