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啊?”陳濟方問。
“嗯,就是林家的孩子,和我芳兒的婚事,我想該儘快定下了。”
“哦,哦。是這事啊。”
“是啊,東方那孩子今年已十八了,我芳兒也十六了。我想也是時候了。先把親事定下,來年再讓他們完婚。如此,我的一樁心事也算了了。”
陳濟生說著,聲音有些黯然。其他人聽著,也不禁跟著有些傷感。
陳濟生的這件心事,源自他話中的林東方的父親。
當年,陳濟方和陳濟懷兄弟,出洋遊曆西方。他們在歸來時,帶回了兩位海外華僑。
這兩位歸僑,都是陳濟方招攬的。
其中一個叫邱瑞,字源安,祖籍浙江瑞安,嘉慶二十五年生。
早年間,邱瑞的祖父下南洋討生活,便一直漂泊在外,也在南洋成了家,到他這已經是第三代了。
當陳濟方等人西行路過新加坡時,在岸上閒逛時結識了邱瑞。
那時他正在一家英國人開的洋行裡做襄理,業務做得非常出色,很得上司的賞識。
陳濟方與邱瑞聊得頗為投緣,見他有些見識,人品端正,又很聰慧,是個人才,便勸他一同遊曆,一同歸國。
儘管邱瑞當時並沒有接受陳濟方的好意,但在南洋寄人籬下,討生活的種種不易,也讓他心緒萬千。
當陳家兄弟一行人,返程時再次路過新加坡,陳濟方又去找了邱瑞。邱瑞便毅然決然的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一道回國。
另一位歸僑叫林家康,祖籍福建漳浦,字海生,嘉慶十八年生。
陳濟方等人是在印度的馬德拉斯認識他的。
在這之前,林家康在一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上做工,長年航行在印度洋以及東南亞的貿易航線上。
因為聰明能乾,又性格開朗,善於交流,船上的很多對外溝通的事常交給他來做。
雖然他隻是一名普通船員,但在船上水手間的影響力很高。
不過礙於華人的身份,林家康很難得到職位和待遇上的提高。
因此,他很爽快的聽從了陳濟方的建議,在他們的幫助下離開了商船,跟著他們一路歸來。
邱、林二人,在歸國之後,便在陳濟方的安排下,加入了陳家的東和商行。
兩人的聰明才智,從此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們也為商行的發展貢獻巨大,因此深得陳家人的器重。
可到了鹹豐三年,上海發生了小刀會之亂。
亂起之日,陳濟生和林家康,恰巧同在商行位於上海城中的公所。並且遭到了亂民的圍攻。
在商行的夥計們,和商團的士官學員們的奮力拚殺和護衛下,陳濟生等人終才有驚無險的逃出城外。
隨後他迅速穩住了滬郊的局麵,與城內暫時形成對峙的態勢。為隨後商團大軍的快速平亂,打下了基礎。
但是,在出逃的亂戰中,商行也付出了二十來人的傷亡。其中,就包括林家康。
林家康是在紛亂中,為了擋護陳濟生,於後心處中了一槍。他的傷勢十分沉重,最終不治身亡。
陳濟生對林家康的死,是又悲又憤。
為了報答因救護自己而死的林家康,陳濟生從此十分善待林家的後人。
他也許下諾言,將來要把自己的獨女陳侍芳,許給了林家康的幼子林東方。
如今,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他想請二哥出麵,張羅這樁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