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牡丹社事件”引發的爭端,也就此落幕。
日本這個剛剛經曆,但還未完成變革的小國,在這場爭端中,可謂自作自受,輸了滿盤。
若非有大清朝廷,在拖著後腿,日本就此亡國也絕非不可能。
不過經此一役,日本雖說傷了骨血,但元氣尚存。
而且明治政府初嘗對外擴張,就遭受沉重打擊。其國內各方勢力,也定會因之麵臨重新洗牌。
原本自維新初起,在日本政界中就存在不同的派係。他們除了互相爭權奪勢外,對本國今後的發展方向,也有著不同的見解。
如今此消彼長之後,其國策必然會有所調整。這對日本來說,倒是多了一次轉折的機會,是福是禍,尚未可知。
日本也將在重新認清了自己的底色後,修訂路線,尋機再起。
日本的未來如何發展,自有其自家人來操心。
可如今大清朝廷裡,卻是又起波瀾,好不熱鬨。
另一邊,在琉球盤亙數月後,陳濟懷終於回到了上海。
他這次遠征,可算是圓滿功成。儘管征伐日本的行動,沒能成行,在他心中留了些遺憾。
如今琉球大事皆定,又有陳勝坐鎮那裡,料也不會有什麼大礙。待與那邊的電報接通後,就更方便溝通、遙控了。
臨行前,陳濟懷安排將商團第二團和水師陸營第二大隊,分駐在琉球各處。“雲台山”號和“茅山”號兩艦,也留在那邊待命。
而他統領其他船艦,浩浩蕩蕩返回上海,也是好不氣派。
碼頭上,三位兄長齊迎陳濟懷的歸來。這等禮遇,也是對他最大的褒獎。
兄弟四人又是許久未曾齊聚,其間又經曆了諸多事務,自是要暢談一番。
交談之中,陳濟懷也方得知,就在他遠行琉球期間,朝廷裡又出了一件大事。
奕?被同治皇帝革爵了。隨後又在兩宮太後的乾預下,賞還了原位。
“這,這是在鬨著玩麼?反反複複的。”陳濟懷感到有些莫名其妙,“這是因為什麼呀?”
“大概,是皇帝想修園子,恭邸攔著了吧。所以惱了唄。”陳濟生答道。
“修園子,修那個園子?京城那麼多園子了,還要修什麼?”
“圓明園吧,曆朝不都有改建、增添麼。如今皇上親政了,想儘儘孝心,修治一下,給太後頤養天年。”陳濟生接著道。
“儘孝心?就這麼儘?唉。”陳濟懷無可奈何。
“國家內憂外患未平,皇帝卻因為這等事,懲處掌政親王。真是視國事如兒戲啊。大清啊,唉!”陳濟雲不禁在一旁歎道。
“大清怎麼了?”陳濟方在一旁笑著說“連大哥都如此感歎了,大清可不要‘萬年長青’了麼。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