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為了向大清皇權示威,陳濟方向大沽派出了一支商團精銳。共有精兵萬人,戰艦六艘,另有運船若乾。
這支萬人規模的陸師,由第一團、第三團、第三十營和第三炮營等部組成。
這些隊伍,皆經過同治十三年的商團擴編改編,武器也已更新。其中第一團和第三炮營,剛參加過在台南剿滅日軍的戰鬥。
這些精兵銳卒,還攜有各式野戰炮三十門,八部加特林機關炮。
水師方麵,則出動了“廬山”號、“武功山”號、“黃山”號、“九華山”號、“八公山”號和“天柱山”號,六艘巡航艦。
六艦排水量共計7,800噸,載炮94門,載員近一千二百人。
這是水師營第一次,在大清中央朝廷麵前展示力量。意義非凡,也定能引起震撼。
除了上述,新到的商團水陸健兒。在塘、沽地域,還原本駐有,商團的第七團大部(按新編製,尚缺一營),計二千八百人,野炮六門。
這支駐軍,仍是商團擴編前的編製和裝備。隻待輪換,回江南後,再行整編。
總之眼下,雲集在大沽一帶的,商團水陸將士,總有近一萬四千人。
這樣的兵力,又有商團以往展現出的戰力,再加之裝備了國內最先進的武器。難怪李鴻章自認,直隸省內駐紮的三十三營淮軍,在其麵前也不過是人數多些而已。
萬人規模的商團,在大清國內是難逢敵手的。若哪位對手能有幸受此“禮遇”,相信定能令其銘心刻骨。
由於本次大沽校閱,同治皇帝已經專門下了詔書。為壯聲勢,李鴻章還把駐紮在天津的淮軍盛字軍精銳,調來十營,約五千人。
並令北洋陣中,此時僅有的兩艘戰艦,“湄雲”號和“鎮海”號,亦來參加。此二艦係屬同級彆姊妹艦,均為船政建造的510噸級炮艦。
同治十三年,中曆甲戌年。大沽口內外,陸上雄兵列陣,海上船炮林立。各路將士,軍威雄壯,隻待貴客。
同治皇帝頒下聖旨七日後,奕?、文祥和寶鋆等人,抵達天津。同行者中,還有列國駐京的公使、武官等人。
因為是親王重臣出行,即使奕?等,怕引起某些人的不悅,一路十分謹慎簡便,但隨行隊伍仍然十分龐雜,難免招搖矚目。
皇帝的上諭中,有命李鴻章隨行參加校閱。他也在天津恭迎奕?一行後,與其合流,於次日同抵大沽。
此次大沽校閱的安排,分作陸上和海上進行,共曆兩日,商團與淮軍分開演練。
首日為陸上校閱,主要內容有列陣操演、步槍齊射、野炮射擊和機關炮演示,還有一項為獻旗儀式。
前麵四項,皆為軍事科目。令奕?等從未見識過近代兵科的朝廷大員們,耳目一新。特彆是機關炮的火力展示,更令其震撼。
而彆出心裁的獻旗儀式,則是由商團將士,將在台南繳獲的日軍旗幟、軍刀,進獻給恭親王。
這讓奕?,在列國使節麵前,可是長了一把臉。樂得他嘴都合不上了,還不住的誇讚商團,真乃國之乾城。
商團演練完畢,就輪到淮軍登場了。淮軍操演的項目,要少了機關炮和獻旗。餘下的也較商團遜色不少。
這讓李鴻章身旁的隨行者們,都感到有些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