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則在此前染疾,隨後病勢纏綿,日漸沉重,恐怕時日無多。
在這種局麵下,加之朝廷素有兔死狗烹的劣根,陳濟方也隻能學習“養寇自重”之法,借以保全自身,暫時緩解壓力,以待時機。
儘管為了應對時局,用上了這些謀劃詭計,但這些都是輔藥。
隻有發展自家實力才是硬道理,決不能有半點馬虎和耽擱。特彆是在軍備上。
陳濟方當然知道這些,也從未停止過在這方麵的投入。
商團陸師在陸續完成了整備改編後,為了再進一步提高戰鬥力,陳濟方又在訓練、兵源和裝備三方麵,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
在商團向來就很注重的訓練方麵,他又增加了遠程拉練的科目,特彆是利用火車和輪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轉運。
在兵源方麵,經過研討,陳濟方開始在兩江地區,嘗試推行後備兵員製度。並在各團下,皆設置了一支後備隊。
由其募得的兵員,在短期內完成必要的訓練後,便行遣散。再重新募集新員,周而複始。
對那些已經遣散者,作為有訓練基礎的後備兵員。要與其保留聯絡,可以隨時召回,並給予其一定的餉酬。
如此,若遇戰事,就可以利用這些後備兵員,進行較快速的補充或擴編,並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戰場。
在武器裝備方麵,陳濟方在商團內又新設了軍械局,專門負責武器裝備的管理。
其職能包括,跟蹤了解世界先進裝備技術,組織采購和國內自研自造。以及武器的合理調配,製式化建設,等等。
與商團陸師相比,水師營的變化就更大了。
隨著外購巡洋艦的活動穩步推進,兩江水師營造船廠也在完成改造擴建後,重新開始了自造戰艦的工程。
光緒四年二月,引進“雲漢”級的設計,由法國廠家指導,兩江造船廠自行建造的巡洋艦,終於開工了。
這型兩江地區自造的第一型巡洋艦,共建造了4艘,分彆命以江蘇省所轄府來命名,為“揚州”號、“淮安”號、“鬆江”號和“徐州”號。
其中“鬆江”號的訂單下給了浦江造船廠,餘下三艦皆由江陰水師營造船廠承建。至光緒八年十月止,四艦全部建成。
“揚州”級巡洋艦的設計,與“雲漢”級基本相同。規模略有縮小,並有所簡化。單艦建造費用三十九萬一千兩銀,約合113萬英鎊。
艦體采用熟鐵製造,無防護。全長847米,寬117米,正常吃水55米,正常排水量2,350噸。艦艏水下裝有撞角。
艙麵的主要建築從前向後依次是,艦艏斜桅,艏樓,兩舷耳台,前桅杆,帶飛橋的指揮塔,單煙囪,中桅杆,後桅杆和艉樓等。
動力係統與“雲漢”級完全相同,並可使用全帆裝,設計航速為15節。最大續航力為10節下5,000海裡。
武器方麵有所簡化。主炮為11門加奈特式1870型20倍徑138毫米炮。3門分設於耳台和艉樓頂部,餘下安放在兩舷上甲板的舷牆內。
另安裝了10部霍奇基斯式23倍徑37毫米五管旋轉機關炮。未裝備魚雷發射裝置。
雙重底和水密隔艙結構,以及船底的防腐措施與“雲漢”級一致。平時艦上編製為2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