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隨著左宗棠的大軍揮師西域。並以“緩進急戰”,“先北後南”的方針,逐步平定了阿古柏之亂。
終於在光緒三年底,除沙俄強占之地以外,西域的全境皆被收複。
後來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製,清廷在光緒十年正式在西域設省,並以“故土新歸”之意,稱之為“新疆”。
多年的戰事終於將要平靖,大清似乎也要迎來一段難得的安定時光。
現下看來,要實現徹底和平的目標,似乎就隻剩下與沙俄協商,索還其占領的土地了。
然而,熊已吞下的肉,怎會輕易吐出。
麵對大清索還伊犁等地的訴求,沙俄卻開出先決條件,列了好長一份清單。
其中包括,要求清廷承認,以往已經被其強占,但未正式訂約的,東北、西北和蒙古地區的土地,總計超過150萬平方公裡。
要求大清賠償巨額的軍費,設施費用等。
還有關於擴大通商口岸,免除關稅,以及其他不平等的要求。
胃口之大,條件之苛刻,就連膽子最大的賣國賊,都不敢一口答應!
而沙俄恣意勒索,態度蠻橫。見自己提出的條件,一直未得到清廷回應,不但賴著不走,反而不斷增兵,意圖持久。
撤軍之事,自然就越拖越久,以至又延宕了數年,也無舉動。
但總是這樣下去,對雙方來說都不是辦法。
特彆是沙俄一方,希望將這些既得利益,儘快落實在協約文本之中,以求得到公理上的認可。
於是到了光緒六年時,沙俄突然加大了對清廷的壓力,要求大清從速予以滿意的答複。
為此,沙俄於西域邊境聚集大軍,陳兵近十萬。同時還派出海軍,威脅大清的海岸。
沙俄在東方,常駐有一支艦隊,如今被稱為“遠東艦隊”。這支艦隊曆經長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由小及大,好似一隻探向東方的熊掌。
此時的遠東艦隊,裝備有4艘鐵甲艦,3艘巡洋艦,3艘岸防艦,6艘炮艦,以及一些小型艦艇和運輸船。
這樣的規模,對於大清海防來說,確實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給清廷施壓,遠東艦隊在沙俄政府的命令下,全數離開了母港。四處活動,使得大清沿海地區的氣氛,一度極為緊張。
麵對沙俄的威逼,大清朝野出現了對抗與妥協兩種意見。而對抗的呼聲更為高漲。
僅從地方督撫來說,最有實力的三家,當屬陳濟方、李鴻章和左宗棠。其中陳、左二人皆主張與沙俄抗爭,不惜一戰。
李鴻章在一開始時,還有些猶豫,擔心沙俄若入侵京畿,淮軍難以抵抗。
後來,對外作戰常有勝績的陳濟方發聲,願意調派水路大軍增援直隸。甚至可以遠赴西陲,保衛國土。
李鴻章受其感召,信心大增,也開始極力提倡對抗沙俄。
有這三家實力派的表態,朝中的風向也就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麵。
由此,在大清國內,即將與沙俄開戰的風傳,已是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