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作為一支新興的海軍,兩江海軍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缺乏實戰經驗。
除了其前身水師營曾經曆過的,那霸港外和射寮灣兩次海戰——如果這些戰鬥也能被稱之為海戰的話——便再無海上作戰的實踐了。
因此,說這場“霞浦以東海戰”是兩江海軍的初戰,也不算為過。
既然是初戰,新手們出些小狀況,自然不可避免。
儘管實力占優,又有突襲的效果加持,但在海戰之初,兩江艦隊卻並未能將這些優勢發揮出來。
初登戰場的緊張,逢敵必戰的激動,欲殲敵寇的興奮,令兩江的炮手們發揮有些失常。前哨分隊的首輪炮擊,居然一發未中!
這可是給楊雲昌氣得夠嗆。
更是給了法軍難得的喘息之機。
利用這個空檔,法軍各艦抓緊調整隊形。並且右轉舵,試圖擺脫不利的站位。
不過由於法艦的編隊航速,要遠低於對手,因此想要真正的改出被動態勢,是很難的。
決定一支艦隊最高航速的,不是艦隊中單艦的最高速度。而是艦隊中速度最慢的那艘船,最高能跑多快。
法軍艦隊中,儘管“杜居土路因”號的航速可達155節。在那個時代,這個速度已是相當不錯的了。但其他戰艦卻大大的拖了它的後腿。
排水量1,700噸,裝有16門火炮的“裡戈?熱努依裡”號,航速隻有12節。
而1,200噸,裝有4門火炮的“黎峨”號,航速才115節。隻比“益士比”號,略快半節。
也就是說,在確保沒有成員掉隊的情況下,這支法國艦隊最高的編隊航速,不能超過11節——這還得是在理想的狀態下。
由於長年在海外部署,法軍各艦的艦底上,都附著了大量的海洋生物,這大大的增加了航行時的阻力。
此外,已經過長期運轉,急需到船廠進行保養的動力係統,也很難達到設計紙麵上的馬力數據。
因此,儘管“杜居土路因”號打出的旗令,要求各艦加速到10節,但實際上這也隻是個期望值。
不過兩江前哨分隊這第一輪,令人捂臉的炮擊,讓處於劣勢的法軍從最初的慌亂中,迅速的調整了過來。
那些頭戴“蹦蹦帽”的法國老水手們,重拾士氣。他們一邊叫嚷著,一邊操弄著艦上的火炮,開始了反擊。
法艦最初的炮火,比較稀疏淩亂,但命中率卻要高得多。航行在最前麵的“太平”號和“鳳陽”號首當其衝,相繼中彈。
此時雙方間的距離,不過2,000碼左右。在這個距離上,各種大中口徑火炮,無論在射擊精度上,還是威力上,都應該是可觀的。
法艦隻是因為所處的位置,影響了火力發揚。若等他們完全展開陣型,與兩江艦隊形成對射,單憑前哨分隊是討不得太大便宜的。
於是楊雲昌急令各炮抓緊修正諸元,連續展開一輪輪的炮擊。經過一番調整,命中率也終於恢複了正常。
當法國艦隊,終於變更完隊形和航向後,雙方艦隊基本處於平行的狀態,一齊朝向東方航行。
接下來,雙方便在1,500碼至2,000碼的距離上,利用各自的中口徑火炮,互相傷害著。
在這個距離上,法艦可用的火炮數量,大約隻有前哨分隊的一半略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