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1884年12月27日清晨,兩江海軍第二戰隊,在方文光的率領下,離開了川石島。
但他們並沒有一路往東,直奔基隆。而是轉向了南方。
他們並不是,去追昨天退走的那兩艘法艦的。
就算是追,間隔了這麼久,也很難追上。況且他們根本不知道,法國人是從哪個方向退往台灣的。
第二戰隊將要前往的目的地,是台南。
既然從俘虜的口中,已經了解到法軍大體的部署情況。
那麼以偵查和伺機削弱敵方力量,為主要任務的第二戰隊,就不應該前往基隆,去死磕駐紮在那裡的法軍主力。
而去敵人實力較弱的台南方向,才更有可能尋到理想的戰機。並且也能夠從那邊的法艦動向,偵知法軍的部署是否有作調整。
在兩江已經參戰的情況下,可以判斷法國人定會集中戰力應對。
那麼方文光估計敵人,可能會做出的選擇無非有兩種。全線退往越南,或是集結於已經占據的基隆。而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畢竟法軍好不容易奪占了那裡,在未得到換來的好處之前,不會輕易放棄。
而且基隆,也可以作為法國人前進的基地,為其下一步繼續在大清沿海活動,必要的後勤保障。
正是基於這樣的分析和判斷,方文光選擇了向南的航行路線。
當進入開闊海域後,艦隊調整了隊列。在轉換成搜索隊形後,加速前行。
到了第二天醜時將儘的時候,第二戰隊到達了澎湖列島。
在那裡,他們短暫逗留了約三個時辰。並與駐守在島上的清軍進行了溝通,了解了他們觀察到的,近期附近海域法艦的活動情況。
之後艦隊再度起航,於下午到達目的地,台灣府。
在那裡,第二戰隊先是對附近海域進行了巡視,又詢問了當地的官府和海商船民。
據了解,此前法艦曾每日出沒於此處海麵,但就在今日卻突然不見了。甚至還有漁民稱,前日午後曾看到有法艦向北駛去,航速很快。
掌握了這些情況後,方文光還命令各艦分散開來,到周邊稍遠海上再巡察一番。重新彙合後得知,法艦依舊是毫無蹤影。
由此倒可印證了方文光的判斷,法軍已向基隆集結了。
雖然這樣一來,第二戰隊將錯過了戰機,但能確認法軍的動向,也算完成了主要任務。
在同屬下仔細研究了下一步的行動方案後,方文光決定選擇北上,繼續對法軍進行抵近偵查。
同時考慮到台灣雖然已在島內敷設了電報線路,但與大清的其他地方尚未連通。
為了將第二戰隊探得的最新消息,和行動計劃報告給後方。方文光派出“鬆江”號前往川石島,進行發報聯絡。
如此決定後,艦隊於29日清早重新起航,在同行了一段航程後,開始分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