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鷹揚”號的指揮室裡,吳山陰著臉,聽完了方文光對戰況的彙報。
他不可能不是這樣的表情。
因為“揚州”號的沉沒,是自1865年水師營成立以來,兩江海防力量遭受到的最大損失。
儘管若細追究起責任來,這裡麵有第二戰隊上下心存大意的因素。但吳山卻不想因此責備他們。
其實與法國艦隊進行正麵對決,本是不可避免的事。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能打成這樣,方文光他們亦算難得。
而且這場戰鬥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法軍,為下一步的作戰,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接下來該做的事,不是指責,不是埋怨,也不是哀傷。而是齊心合力,為明天的戰鬥製定方略,做好準備。
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為“揚州”號,和陣亡的弟兄們複仇。
這一晚,孤拔也不好過。
在下午的海戰中,法軍贏得了勝利——至少從表麵上看,是這樣的——這讓法國官兵們的士氣,提振了不少。
畢竟,自兩江參戰以來的這些天裡,他們總是很被動。不斷遭受損失,也消磨了不少銳氣。
法軍的勝利,是可以在數據上表現出來。
相比於兩江第二戰隊,戰艦一沉兩傷,將士傷亡一百六十餘。法艦隻有三艘軍艦受傷,和八十多人的人員傷亡。
受創的三艘法艦,分彆是“巴雅”號、“尼埃利”號和“梭尼”號。
其中“梭尼”號的損失最小。被多艘法艦壓製的“徐州”號,在戰鬥中能組織起來的反擊火力並不很強。
因此“梭尼”號隻被命中了幾發炮彈,傷亡不過十幾人。
“尼埃利”號的受損情況略重些。在與“淮安”號的決鬥中,該艦被擊中十彈,有近二十人傷亡。
而集中承受了第二戰隊餘下四艘戰艦火力的“巴雅”號,情況看上去就要糟糕很多。
儘管該艦的裝甲保護住了艦體的要害部位,但命中的六十多發炮彈,對其裝甲防護以外的部分,和人員都產生了沉重的打擊。
該艦的艙麵設施,特彆是艏樓、飛橋和炮位,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果不進行返廠修理的話,戰鬥力必將大打折扣。
“巴雅”號上的官兵,也有近五十人的傷亡。甚至孤拔沒在這場戰鬥中受傷,都已經算是個奇跡了。
海戰結束當晚,返回基隆灣的法軍,在哀悼死者、救治傷員和修補戰艦之餘,也在歡慶這場,於新年第一天取得的勝利。
孤拔雖然沒有阻止手下的狂歡,但也沒有什麼心情加入他們。
法軍雖勝,但遠離後方的他們,很難彌補在戰鬥中遭受的損失。在付出這樣的代價後,也並未給對方帶來多麼致命的打擊。
從這些意義上來說,誰是真正的勝利者,還要兩說。
而且,基隆附近的兩江艦隊,真實實力究竟是怎樣的。這個疑慮一直糾纏在孤拔心頭。
白天與法軍交戰的對手,隻是兩江的偵察艦隊,這一點是可以確認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