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激戰1860!
在日本使團到達江寧後的第二天,陳濟懷接見了他們。
隨後的幾天裡,雙方進行了數度會談,商議如何提升關係,加強在多項事務上的協作。
由於經過了前幾日的“觀光”,伊藤博文等人表現得更加“客氣”。
他們首先主動的介紹了,沙俄皇儲和北洋海軍訪問日本的詳細過程,並且解釋了日本在這些事情上的立場和客觀情況。
接著他們又說明了己方對於深化與兩江關係的強烈意願,還十分希望能夠了解兩江對此是何種態度。
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伊藤等人便拋出了與兩江建立某種同盟關係的設想。
對此,陳濟懷予以的答複是,同盟總是要有明確的針對目標才好,但當前江日雙方尚無公開的共同敵人,因此同盟之事不妨容後再議。
他認為,眼下兩邊可以做的,是繼續堅持1875年雙方議定的外交備忘錄的精神。並在其基礎上加強溝通,開展一些領域內的實質性合作。
對於陳濟懷的說法,伊藤等人無可辯駁,隻能表示全盤接受。也算是實現了,此番來訪的基本目標。
可就在最後一天,雙方的會談進行到即將告一段落的時候,出席兩江一方,此前一直沒怎麼開口的老將軍陳經山卻突然發問
“有件事,我很好奇,特此一問。你們日本既然很看重與我兩江的關係,甚至欲結為同盟。
“那麼作為一名軍人,我想請問,如果真要結盟,日本能夠給盟友帶來什麼幫助呢?從軍事上而言,你們日本到底有多少實力呢?”
陳經山的話,看似狂傲無禮,也讓在場的每一個人一時沉默無語,特彆是日方。
日本使團的諸人,都帶尷尬的神情麵麵相覷著。過了好一會,他們當中的山縣有朋才漲紅著臉說道
“作為盟友而言,日本當然會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的。我們日本軍隊,雖然不如兩江戰績顯赫,但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是今非昔比的。
“口說無憑,我在此誠摯的邀請貴方,派員來我日本實地考察,以正虛實。”
聽他一說,旁邊的樺山資紀也立刻予以響應,稱日本海軍也歡迎兩江方麵前來訪問和考察。
於是此事,便在眾人的一片笑聲中,當場說定。
第二天,日本使團一行乘火車前往上海,隨後啟程返回日本。
回到國內後,他們除了向明治天皇彙報出訪成果外,便是開始全力整頓軍務,準備迎接兩江來訪。
其實陳經山有此言行,確實是出於其發自心底的,對日本軍隊的不屑。
想當年還是在同治十三年的時候,因台灣事件引發了兩江同日本的兵戎相見。
那時陳經山曾親率一軍,兵發台南,沒費多大氣力就將入侵的日寇儘數剿滅。
這樣的軍事行動,在他眼中簡直算不上是作戰,以至於對日軍產生了極大的蔑視。
這種心態一直遺留至今,也就造成了他當時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