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果才是最重要的!”
口舌之欲固然重要,但對於樹果培育部門的助手而言,樹果培育才是最重要的點!
量產樹果實驗體?
豈不是舍本逐末?!
“不需要你們部門照料~”梁星笑著搖了搖頭。
培育部門人手不足,他們當然不希望樹果實驗體量產。
而且為了保證味道,其他沒能表現性狀的寶可夢因子同樣也需要剔除,防止後續可能出現新的性狀改變口味。
這可比樹果培育簡單太多!
但也不得不承認,肯定會影響樹果培育的研究。
而學生9月份就會到實驗室報道,與其讓他們一開始就接觸樹果培育,這些樹果實驗體量產可能更容易上手。
要知道,培育替換隱性基因的本質是寶可夢因子,而數不勝數的寶可夢因子,學生基本很難記憶。
但如果可以有一個過渡的樹果實驗體了解部分寶可夢因子。
那麼舉一反三,是不是就可以更方便記憶?
“哦~原來如此——我信你個鬼!”
梁星是這樣忽悠衛敏,但小姑娘又不傻!
她可以接受將這些樹果實驗體涉及的寶可夢因子登記,方便新生參考。
但特意教這個為了所謂過渡,那休想!
衛敏還指望新生推進樹果培育的進度,她怎麼也不可能走這種回頭路。
而且她十分懷疑,老師是不是還想吃這種新菜?
“可以當成期中考試。”樹果培育部門的負責人李勞——也就是老李,給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雖然量產時間推遲了許多,但這種副產品確實不應該成為樹果培育的障礙。
“我們可以自己種一點嗎?”掌勺師傅嘟囔一句,這才是梁星真正的想法。
——味道變了直接舍棄不要便是~
當然,李勞的提議也確實不錯,但還是有點過於保守。
畢竟梁星實驗室以實踐為主,考試當然也更傾向於實踐。
樹果實驗體的培育基本沒有難度,並不足以承擔期中考試的重任。
但入學的時候給樹果專業新生作為見麵禮,同時也是長期的作業,那難度就差不多了。
另一方麵,寶可夢的培育過程中,其實也有一些半成品能夠成為新的食材。
梁星是個認死理的人。
他已經認定寶可夢是夥伴,那就肯定不會將寶可夢作為食材。
但一些原本就是食材的實驗體,培育過程中完全有可能誕生新的食材。
比如牛蛙。
雖然牛蛙每年四月中旬才會首次產卵,生長周期長達8~9個月。
但在飼養得當的情況下,大概隻要70天左右,蝌蚪就會蛻變為幼蛙,這個時候才可以辨彆具體寶可夢因子的情況。
考慮到牛蛙個體單次產卵2~3萬粒,隱性基因替換的效果應該還算是比較高效。
隻是現在時間還沒到,根本無法檢測寶可夢因子。
但一些蝌蚪明顯比同伴大好幾圈,不用想也知道成蛙隻會更大。
本身梁星沒有選擇大蟾蜍作為妙蛙種子實驗體,而是選擇牛蛙——純粹就是吃貨的有意為之。
對比牛蛙和妙蛙種子的體型,如果能夠繼承這部分隱性基因,那吃起來應該挺過癮的吧?
同批次的其他寶可夢實驗體,還有幾種也可以作為新食材,但繁殖沒那麼快,暫時不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