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我尋思從玩具開始!
隻花了兩天時間,左思齊班的學生就完成了被命名為地下種子檢測儀的設備。
隻要提前錄入種子信息,就可以確定一定範圍的地下種子存活情況。
雖然適用範圍不廣,但至少整個樹果專業都需要它。
――這能夠大大提升育苗階段的篩選效率,輔助篩選繼承樹果生長周期相關寶可夢因子的果苗。
而更短的生長周期,無形中也促進了樹果培育的進行。
隻是樹果專業的學生也因此作業激增,每個人的宿舍陽台都擺滿了臨時充當苗圃的花盆。
各種以水果為原型的樹果都有類似的情況,稍微調整一下生長周期,後續培育也能夠更輕鬆一點。
這是對樹果專業培育計劃的整體優化,絕大多數樹果實驗體都將因此加快培育進度。
這麼一折騰,相比月球上有條不紊的建設工作,樹果專業反而顯得更加忙碌。
與此同時,寶可夢專業也針對選修課程進行了一輪篩選。
不出所料,根本沒有助手會按選修課程的要求進行培育。
但已經培育的實驗體,即便繼承寶可夢因子相同,個體之間也還是會存在一定差異。
這和人類高矮胖瘦是差不多的道理。
妙蛙種子實驗體的胃口好一點,相應的藤蔓產量也能更高一點。
唯獨口味這一點,所有妙蛙種子實驗體完全統一。
畢竟隻是臨時替代用的應急食物,助手都沒有研究的興趣。
隻有幾個學生在放學後自己研究這個問題,梁星和助手也都知道,但都沒有阻止。
甚至如果他們真的能夠研究出來,梁星還會給他們加分。
對於梁星而言,隻要助手的大方向沒有受到影響,學生放學後的研究與他無關。
畢竟這也是學生自己的選擇,不會發生重大錯誤的情況下,沒必要扼殺他們的想法。
但很顯然,藤蔓存在的意義並不是作為食物,研究它的口味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至於是一條路走到黑,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隻為一個意義並不大的口味改良。
還是認清現實,放棄不切實際的研究。
梁星也很期待學生的選擇。
科研無疑是需要信念支撐的行為。
無論是堅持還是放棄,隻要學生在這次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學到一點知識――哪怕隻是知難而退,梁星也可以認同。
而藤蔓產量問題,相對而言很容易解決。
偌大一個養殖區域,找幾隻胃口更好的妙蛙種子實驗體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問題。
負責看守相關養殖區域的後勤人員有時間就會多觀察一下。
幾天下來就成功鎖定目標。
畢竟未能完全繼承妙蛙種子寶可夢因子的實驗體,頂著背上種子的寄生,屬實不太方便。
而這些不怎麼熱愛運動的妙蛙種子實驗體,食量很容易確定。
按助手的要求,後勤人員開始用單一的藤蔓加工食物取代目標實驗體的飼料。
這也是為了讓它們提前適應宇宙飛船上的生活。
自產自銷這一關通過後,還要轉移到實驗室的小培育倉,確定狹小空間不會影響它們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