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我尋思從玩具開始!
梁星實驗室的期中考試之後是周末。
各專業助手也派了代表批閱試卷。
攏共也就200名學生,當天晚上就完成批改。
理論實踐雙滿分的學生超過十人。
——主要集中在機械專業,尤其是薑正班。
但單項不及格的學生同樣也超過50人。
所幸沒有雙項不及格的學生,這也算是唯一的安慰。
“你們實踐打分稍微嚴格一點。”
第一次考試算是摸底考試,梁星出的理論試卷全部都是上課與實踐體驗過的內容。
同時也是第一學年上學期的優待。
隻是梁星忘了提醒助手,導致實踐滿分的學生稍微有點多。
“達成條件隻能是及格分,你們怎麼給了滿分?”
機械專業不少沒能完成外骨骼裝甲,但基本框架已經完成的,基本都拿到了及格分。
但對於梁星而言,隻有在原型機的基礎上進行不錯的優化才符合滿分的條件。
助手沒有考慮這方麵的問題,而且第一學年讓學生接觸智能化種子也確實有點操之過急。
所以梁星才隻是提醒,卻沒有讓他們重新打分。
其他專業也有類似的問題,梁星也隻能同樣處理。
第一學年的期中考試,分數虛高無疑。
所幸隻有各班級內部排名,即便不同助手評分標準不太一樣,也不會影響學生的學分獎勵。
隻是並列第一的情況稍微多一點,獎勵學分的差彆其實不大。
但太容易得到的滿分就失去了滿分的意義,梁星可不能讓這些優秀學生懈怠。
期末考試,他一定會給他們一個驚喜!
第二天一大早,學分基本已經發放到各學生的學生證——也就是學生的身份卡,進出實驗室的重要憑證。
兩個多月的學習讓學生逐漸習慣了周末的義務勞動。
這已經不僅僅隻是源自於好奇,而是真正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但期中考試結束,無論成績好還是差,有必要回去向家長彙報一下學習情況。
很多本地或臨近省市的學生,開學至今還沒有回去過一次。
這次期末考試獎勵了學分,正好帶點梁星實驗室的特產回去孝敬父母與其他長輩。
雖然梁星的全人類身體素質提升計劃暫時無法啟動,但可以先通過學生影響他們的家人。
吃好睡好,無病無災,這是大多數人對家人最真誠的期盼。
而1學分1斤的樹果實驗體,效果可能沒有那麼顯著。
但隻要嘗過,寶可夢因子在一段時間內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人體。
哪怕含量再少,基本的營養吸收也可以通過寶可夢因子的輔助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具體持續多長時間,不同身體素質的情況也不太一樣。
樹果專業有助手在研究這個課題,梁星也沒有過多乾預,這或許可以成為量化身體素質標準的好機會。
另一方麵,這些1學分1斤的樹果也有不少被送到了各個研究所。
隻可惜受限於本身繼承寶可夢因子不足,根本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樹果。
但如果運氣不錯,量產改良的水果也可以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