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我尋思從玩具開始!
“你不回去過年嗎?”
越是臨近除夕,大街小巷便越是冷清。
但梁星實驗室的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急著回家。
――不到除夕前一天,堅決不回家!
“兩門不及格了解一下?我不補過一門,回去要被打死!”
短短一個學期,梁星實驗室對外展示的成果已經有抗凝血藥劑與外骨骼裝甲等。
無論哪一種都是足以顛覆一個領域的產品。
這也讓梁星實驗室在許多家長的心中,已然淩駕於大多數重點大學之上。
這種情況下,告訴長輩自己考試全掛。
那隻能後果自負。
所幸梁星實驗室的補考規則也與其他學校有所不同。
梁星的助手歡迎學生隨時補考。
反正理論考試有小白ii型充氣機器人監考;實踐考試同樣也可以讓小白監考,亦或是直接提交成品。
前者基本不可能作弊,後者提交成品的實踐考試,隻要其他學生願意,確實可以‘協助’製作。
雖然按梁星實驗室的規定,協助製作必定扣分,但同樣也是實驗室規定,補考分數及格,無論分數多少都隻算60分。
這也是為了方便統計學分的排名獎勵。
而且大多數隻要提交成品的實踐考試――基本特指機械專業,時間消耗普遍較長。
梁星實驗室對於補考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規定之內的取巧完全合情合理。
甚至目前還留在實驗室的學生,至少有一大半都是機械專業幫同學協助補考實踐。
其他專業也有同學幫忙補課的情況,但基本都沒辦法如機械專業這般直接代考。
隻是通過這種方式完成補考,他自己到底會不會製作外骨骼裝甲呢?
梁星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這是學生自己的選擇。
而且理論考試沒有取巧的途徑。
畢業後側重理論研究也未嘗不可。
這也算是給那些實在動手能力不行的學生一個機會。
畢竟熱愛機械與動手能力不足並不衝突。
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固然是上上之選,理論指導實踐同樣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比實踐考試,理論考試才是真正折磨學生的罪魁禍首。
沒有任何取巧途徑,隻能死記硬背並加以理解。
但期中考試隻要死記硬背就能拿滿分,期末考試卻多出了許多推論題。
要求學生以某一技術為基礎,推論該技術發展前景以及實現途徑。
寶可夢與樹果專業的這種題型尤其常見。
兩次考試難度天差地彆,種種因素導致掛科率居高不下。
地下一層照料人工製品牧草反而成為助手最輕鬆的工作。
正好衛敏不想去地下一層守著那些牧草,可以順便把之前為梁星送飯、送原料而換班的人情給還了。
――她寧願監考。
“衛老師!又要麻煩你了。”
阿列同樣也還沒有回家。
雖然他的實踐考試拿了高分,但理論考試屬實一言難儘。
其實阿列是李先班的學生,但衛敏和李先換了班,李先在地下一層照料牧草,順便研究他的貓狗翻譯器。
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差不多算是完成了。
但不同品種的貓狗,表達意思也存在一定差異――基本可以看成普通話與塑料普通話。
想要完美實現同步翻譯,李先還需要錄入大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