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要從軍!
洪琺寺的講堂很大,足可容納上百名聲中,高坐在講壇之上的那個身影,達奚子伯卻不能更熟悉了,那挺拔的身子,那非凡的風神,那眉眼間悲憫眾生的慈色,不是慧明是誰?
他與慧明相交雖不頻繁,卻因為楚秋明的緣故,多少有些交集,算得上是點頭之交,可即便隻是點頭之交,在這遙遠的北澹再次相遇,這淺淡的交情卻忽而增添了不少分量。
他不曾想到,慧明會遊曆到北澹來,更沒有想到,北澹雖然沒有大運那樣遼闊,卻也並不算小,他們竟也能相遇。
慧明慈悲的雙目落在聽法僧眾的身上,那柔和的目光似乎也在塗子伯身上做了片刻的停留,可是他的神色泰然自若,並沒有因為他的突然出現,而有任何意外。
他聽見慧明的聲音恍若從曠遠的古境中渺渺而來,“……汝等且止,勿懷憂悲。天地人物,無生不終。欲使有為不變易者,無有是處。我亦先說恩愛無常,合會有離,身非己有,命不久存……”
整個人恍若置身於一個虛無縹緲之境,連自己的也感受的不真切了,周圍的一切都似乎在漸漸笑容,青黃的僧袍,紅漆的廊柱,那金身的大佛,仿佛都在灼灼的烈日下融化。
耳邊不斷響起慧明說法的聲音,一字一句,猶如警鐘,一下一下叩擊著他的心,不知過了多久,忽然“咚”的一聲,讓他如夢方醒。
他愣愣地坐在那,緩緩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臉頰,才發現自己竟然留下了淚水。
“施主,彆來無恙。”一個輕柔的聲音從上方傳來,達奚子伯抬頭,看見慧明已經來到了他的身邊。
“一彆經年,竟在此地遇見法師。”臉頰上的淚水還沒有乾,眼角依舊濕潤著,仿佛還在源源不斷地淌著淚水。可是他沒有在慧明麵前掩飾什麼,或許在他麵前,什麼都無需掩飾,他已經覺得自己的一切,都被袒露在了慧明麵前。
覺心抱著一個木魚,靜靜地站在慧明的旁邊,“師父,現在可是要回寮房打坐?”
“這位是法師的徒弟?”
慧明微微一笑,“一同修行之人罷了。”
薑路收到了齊芸給他寄過來的那本《神兵譜》,整個人興奮了好久,抱著那本書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嘴裡一直跟達奚子夢念叨著“這是真的,這是真的……沒想到它是這個樣子……”
達奚子夢給孩子喂了飯,皺著眉頭道“真的假的又如何?”
薑路傻嗬嗬的樂著,將那本書摸了又摸,道“娘子豈不知道,習武之人都對此物神往不已,今日得見真容,都不讓我歡喜一陣!”
“怎麼,你真要拿這本書去打造兵器?”
薑路卻又合上書,惆悵地歎了一口氣,走過去將自己的兒子抱起來,輕輕地晃動自己的身體,哄他入睡,“若是我要打造兵器,那丫頭還會將這本書交給我保管?此書終有麵世之日,卻不是現在。”
達奚子夢撇了撇嘴,“你們師徒,就是愛賣關子,我是懶得跟著你們費腦筋了。”
立太子妃的事一直,一直被擱置著。皇帝久久不表態,皇後心中焦急難耐,竟又加重了病情,臥病在床,竟是再沒有出過自己的殿門。
太子主張以孝治國,如今皇後病危,他更是一連大半個月衣不解帶地在皇後寢殿侍奉。
皇後咳血的次數越來越多,太醫都已經束手無策了,這也宣告了皇後命不久矣的事實。太子不想就此放棄,命人去尋訪天下名醫,來一醫治皇後。
可是皇後無力地抓著太子的手腕,道“母後的身子……母後知道……不必再勞民傷財,隻是母後未能見到你娶妻生子,此心難安……”
“母後!您洪福齊天,這次一定也能轉危為安的……”太子哽咽著,趴在皇後的床前。
“兒啊,你是太子,不要哭哭啼啼的,人固有一死,母後便是一國之後,到底……也是一個凡人……”
太子悲從中來,可是想到皇後病中,不應在她麵前哭泣,惹她傷心,於是吸了吸鼻子,強忍著淚水,“母後,兒子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皇後欣慰地點點頭,蒼白的臉上浮現了一絲笑意,她無力地吐出一口,卻已經難以再吸一口氣了,她的嗓子裡發出缺氧時才能傳出的乾乾的喘息聲,“母後知道,你對工部尚書之女有意,你若真心想要娶她,便去與你的父皇求旨吧。工部尚書這些年來……也有不少作為……今後輔佐於你,亦有大益……”
皇後說得沒錯,自那日在宴席上與孫嘉寅相遇,太子便對這個看起來弱不禁風我見猶憐,實則又偏偏有幾分小女子膽量的女子產生了興趣。
他自然知道那日是孫嘉寅故意與他碰麵的,可是她使這樣的小聰明,也不過是為了引起他的注意,也不過是因為愛慕於他,這樣看來,如此舉動,竟有了幾分可愛之處。
後來他找人將孫家調查了一遍,確保她家世清白,才有放心的與她見了兩麵,她亦是多才多藝,在有些事上,也很久見地。雖然比不上齊芸,但是比之平常女子,又是綽綽有餘的。
思來想去,太子覺得皇後說得對,若是當真對她有意,應當早做決定,皇後時日無多,他希望能夠讓皇後看見他成婚,讓她安心。
這樣想著,他果然跑到了皇帝的崇明殿,去請旨賜婚。
皇帝聽了太子的意思,沉著臉,依舊沉默了很久,太子在皇帝麵前總是大氣不敢喘,也就這一次請旨,平常他根本不敢在皇帝麵前提任何要求的。
他戰戰兢兢地立在大殿中央,等著皇帝的回應。
過了不知道就,他隻覺得自己的雙腿已經發麻了,僵硬了,不能動了,皇帝才緩緩開口,道“你真的喜歡這個孫嘉寅?”
“回父皇,兒臣真心喜歡她,願以她為太子正妃。”
皇帝眯了眯眼,意味深長地歎了一口氣,“孫尚書這些年來勤勉儘職,對於大運也是做出了不少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