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奧運那些事!
大家在觀看冰球比賽時,經常會看到打架場麵。那麼有的朋友就會問,冰球比賽允許打架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相比夏季奧運會眾多的球類運動,冬季奧運會的球類運動就隻有冰球這一項。
雖然稀少,但這項運動不乏激情。在bj冬奧會上,俄羅斯隊和瑞士隊的比賽中,兩隊大打出手,甚至連裁判都挨上了一拳……
而這並不是本屆冬奧會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了。在之前的女子冰球比賽中,俄羅斯女隊和美國女隊就大打出手,甚至連現場dj都放出了《喀秋莎》來烘托氣氛,一時間紅遍網絡。
那麼為什麼冰球比賽會經常出現打架的情況呢?
其實冬奧會的比賽、世錦賽及絕大多數國家的冰球聯賽是不允許打架的,但是在俄羅斯的khl聯賽和北美的nhl聯賽裡,打架是被允許的,而且是一種傳統。
參與鬥毆的隊員通常處罰很輕,不會被驅逐出場,而且一些球隊甚至有專門的“打手”。他們負責去挑釁或者激怒對方的核心球員,從而讓己方獲得優勢。
在北美的nhl冰球聯賽裡甚至出現了“執法者之戰”這樣的噱頭,勝者可以得高額獎金。
為什麼冰球場上會縱容打架這種情況出現呢?
這其實和冰球這項運動的特點有關,冰球說是球,其實是一塊圓餅,它的直徑762,厚254,重約156~170g。這項運動起源於英國,在英國的殖民過程中被帶到了世界各地。
冰球運動中的危險因素非常多。在運動員全力擊打時,球的速度能夠達到驚人的160k\小時,這是非常危險的,甚至出現過觀眾被冰球擊中出現死亡的情況。
因此冰球場地的邊上有著非常嚴密的防護。而冰球運動員在比賽時需要全副武裝,穿戴這種防護裝備。
包括防撞頭盔、防護麵罩、護齒、肩墊、防護手套、腰帶、厚墊短褲、護襠等等。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而守門員更是加裝了額外的護具。
但冰球運動員受傷的概率依然很高,因為護具隻能防住冰球的威脅,而防不住球員的威脅。
因為冰球比賽的速度很快,且允許合理衝撞,經常出現身體的直接接觸,所以非常容易產生衝突。
所以冰球比賽才會允許打架,因為即便禁止打架,也很難避免衝突的出現。
而冰球運動員的球杆和冰刀都是非常危險的器具,一旦出現不可控製的局麵是非常危險的。而在規則的允許下打架,並不是毫無規則的。
首先雙方隊員需要都同意打架,才可以開始。打架的雙方需要取下球杆、帽子和手套等裝備才可以正式開始。
打架過程中隻能用拳頭攻擊對方,如果有一方被放倒,那麼打架就結束。而且雙方其他隊員不能勸架和幫忙,隻能圍觀。
這樣的規則一方麵降低了衝突的風險,同時也增加了比賽的看點,慢慢成為了冰球職業比賽中的一種文化和傳統。
其實打架已經存在nhl聯盟將近有一個世紀之久。自從1922年國家冰球聯盟把第56條規定合並進了官方的規則手冊之中,這個規則就一直作為比賽的一部分存在至今。
這個規則的名字被命名為“fist1cuffs”,翻譯過來就是有亂鬥,拳鬥的意思。
而在今天,關於“打架”的規則變成了nhl的第46條規定,這個規則上麵對裁判的判罰有了更高的自由度,球員會因為“打架”而被懲罰或者罰下。
而前nhl裁判克裡弗雷澤認為,從技術上麵來說,“打架”其實是一個違反正常比賽規則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