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天,珠海射擊隊派專人“登門求賢”,力邀易思玲赴粵發展,並承諾日後訓練的所有費用(包括食宿費)均無需家人負擔。
對方的誠心最終打動了易澤軍一家人,思玲被慧眼識珠的廣東珠海射擊隊“挖”走。
2008年底,她以出色的成績進入國家隊,師從總教練王義夫的妻子、前步槍名將張秋萍,在當年就奪得了全國錦標賽冠軍!
在2010年8月舉行的慕尼黑世錦賽上,因為關係到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女子10米氣步槍的爭奪達到了白熱化,資格賽有133人參加。
bj奧運會前三名出人意料地全部未能進入前八名決賽。中國軍團的射擊名將們的表現也不儘如人意。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第一次參加世錦賽的易思玲卻脫穎而出,而且以令人驚歎的好成績破了世界紀錄!奪冠之餘,她也幫助全隊拿到一張奧運門票。
3個月後的廣州亞運會上,她又在一小時內連奪兩金。從此,“小杜麗”的昵稱就傳了開來。
易思玲卻說“杜麗姐一直是我的榜樣,我應該學習她的霸氣和冷靜。同時也想做好真實的自己,希望讓大家記住,我叫易思玲。”
在賽場上,出槍快是易思玲最大的特點。她總是表現出一種“急性子”,當彆的選手還在小心瞄準時,她早已乾淨利索地完成了“舉槍、瞄準、擊發”動作。
之所以能成為典型的快,當然離不開她的好心態和精湛技術。易思玲說“在平時的訓練或比賽中我都是這樣,瞄久了想得太多反而打不好,隻要按著自己的節奏做好動作就行。”
屢屢奪金後,易思玲不僅聲名大振,也終於憑借自己的努力改善了家人的生活。這令她感到欣慰,“父母和爺爺為了培養我,付出了太多太多。”隻差一枚奧運金牌即可成為“大滿貫”得主的她,要給家人和自己製造更大的驚喜。
根據賽程安排,女子10米氣步槍項目,將產生本屆倫敦奧運會第一枚金牌。
2012年7月28日早上,易思玲早早起床,在7點鐘就來到了倫敦皇家炮團兵營射擊場。
素以“快槍”著稱的易思玲,在資格賽中的節奏出奇地慢,旁邊的俄羅斯選手已經打了10發,她才打5發,讓一旁助威的中國觀眾越來越著急。
但除了速度稍慢之外,易思玲的狀態很正常,10槍、20槍……一直到第27槍,她的成績單上一直是鮮亮的10環,成為唯一一名在前27槍全部命中10環的選手。
不過,就在第28槍,易思玲打出了一個9環,這讓本來非常平靜的場下爆出一陣喧嘩。
她在此停下,走到場邊與教練張秋萍進行了簡單交流,回到靶場的易思玲重新回到10環的軌道,但是時間已經不多。
比賽還有6分鐘,還剩5槍;比賽還有5分鐘,還剩4槍;比賽還有4分鐘,還剩3槍;比賽還有3分鐘,還剩兩槍……
在一旁觀戰的記者們一起為易思玲讀秒,手心裡都攥出了汗。久經沙場的王義夫這時候倒背著手,閉起了眼睛不看比賽。
好在易思玲忙而不亂地打完了最後幾槍,以399環的成績與波蘭名將波加卡並列第一進入決賽。
一小時後,決賽開始。位於二號靶位的易思玲在第一槍就打出了108環的佳績,不過,一號靶位的波蘭老將波加卡也同樣打出了108環。
在此後的六槍中,易思玲槍槍被波加卡壓製,雙方差距逐漸拉大,最大差距達到05環。
首金的壓力讓觀眾透不過氣來,易思玲卻神情依舊。
決賽第八槍,轉機出現了。一直穩定的波加卡打出了97環的低分,易思玲射中107環,瞬間將局勢逆轉。此前七槍的壓力,轉移到了波加卡身上,易思玲距離首金僅剩兩槍。
在最後的角逐中,易思玲分彆打出了100環和105環,最終以07環的優勢為中國代表團成功摘取倫敦奧運會首金!一瞬間,觀眾席上爆發出了潮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知道自己奪金之後,易思玲回眸一笑。當來到教練張秋萍的麵前,小姑娘卻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場淚如雨下。
易思玲以5029環的總成績奪冠,這是本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同時也是中國代表團的第一金。
隨後,另一位中國選手喻丹也以5015環的總成績,獲得了這一項目的銅牌。
有趣的是,賽後易思玲總結說,除了技術和心理素質,不懂英語也是助她奪得首金的一大“秘訣”“我不學英語,所以決賽中聽不懂裁判的報靶,這樣我不知道對手的情況,也就沒有了壓力。”
射落首金後,麵對中外記者的圍追堵截,易思玲顯然有些緊張和慌亂。
當記者追問她奪冠後的感受時,易思玲說:“為了備戰奧運,我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基本沒有回過家,爸爸有高血壓、糖尿病,接下來的時間我要好好向他儘孝了。“
“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見爸媽和爺爺,這塊金牌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奪得本屆奧運會首枚金牌後,23歲的易思玲已成為集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全運會冠軍於一身的“大滿貫”得主,中國射擊界又一顆新星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