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西洋,剛打劫了鄭和!
回回船匠名叫克裡木,早年間是商船上一名水手,專跑天方(今麥加)—泉州一線。
後來,大明海運政策趨緊,徹底“海禁”以後,克裡木被滯留在了泉州。
說來也怪他。
在商船駛離泉州的最後一日,他因為宿醉錯過了最後一班船,隻能留在泉州。
好在他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
既然走不了,他便決定留在泉州,在沿海商船上謀了份差事。
隨著“海禁”越來越嚴,沿海的商貿也被逐步叫停。
克裡木機緣巧合下,習得一身造船的本事,落了個匠籍。
下西洋工作開始籌備後,他被從福建調往南京的龍江造船廠。
客觀上來講,克裡木是很有工匠天賦的,雖然從業時間不長,但手藝絲毫不輸老師傅。
但因為漢語說得不好,跟漢人船匠配合不暢,同時他又飲酒,飲食上不加禁忌,被回回船匠們唾棄。
克裡木在船廠的工作並不順利。
所以,被船廠開除,對他來說也算是一種解脫。
隻是沒想到,又被稀裡糊塗送了回來。
好在克裡木生性平和,又孑身一人,既然讓去西洋那就去吧,起碼管吃管住。
不久,十個船匠被集合起來。
小吏跟他們簡單描述了事情經過,告知他們將會被派往暹羅國船廠。
在暹羅國造好船後,要隨陳祖義前往古大秦一地。
小吏讓他們各自收拾好東西,然後托人給家裡傳個話。
當晚,十個船匠跑了八個。
廠公得知後,派人抓回來六個,剩下的兩個船匠怎麼也找不到,隻能隨便找了兩個船匠湊數。
隨後,船匠們被軟禁起來,準備之後“押”往暹羅國。
其他船匠滿臉愁容,每日滴米不進,而克裡木吃了睡睡了吃,天天抱著個酒壇子,醉生夢死。
造船的事情,張通也告知了陳祖義。
陳祖義自知是向彆人討東西,所以都隨著鄭和的安排來。
同時,他把廖星辰的事情講給了張通。
張通拍了拍胸脯,“陳宣慰使,您放心,這事情我一定幫您辦妥。”
又過了兩日。
廖府中,一個宦官拿著鄭和的手諭前來要人。
廖老爺子與二兒子麵對麵相坐,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辰兒,事已至此,為父也就不攔你了。”
老爺子眼中不禁流出兩行濁淚。
“雖然陳將軍吉人自有天相,但西行之路危險,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說罷,廖老爺子轉身離開。
“該收拾的東西提前準備準備,彆到了西洋才想起來忘了東西。”
“知道了。”
廖星辰的心情也十分複雜,既有如願後的竊喜,也有離家的不舍。
看著父親滿頭的白發,廖星辰也不禁動容。
他心中暗暗發誓,此行一定要做出一點名堂,不辜負父親對於自己的希望。
臨出發的日子裡,並沒有太多什麼值得記錄的事情發生。
鄭和、王景弘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籌備第二次下西洋中。
陳祖義所需的人、財、物,除了船隻外都已備齊,張通帶著他做了交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陳祖義需要的七十一人,鄭和還派了一名宦官隨行,陳祖義心裡清楚這是派來監督他的。
而這位宦官,陳祖義也不算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