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鳶苦笑一聲“不服不行,宋大人愣是走遍了涼幽兩地所有縣治之地,鞋子都磨破了好幾雙。”
坐在一旁的郎毅有些詫異的說道“這位宋三問大人還真吃得了苦,一般人真沒這個毅力,何況他也一把年紀了。”
王如鬆也點了點頭,附和著說道“這位宋三問大人倒有點像我們北涼道上男兒的性格,吃苦耐勞。”
宋三問,是宋之鹿巡視涼幽兩地時流傳出來的一個外號。
據說某日宋之鹿巡查到幽州靈泉縣時,發現當地百姓生活的很是窮困,吏治混亂不堪,無人做事。
靈泉縣官場上的一個個官員雖然不欺壓百姓,但也絕不幫百姓做一件實事,整日屍位素餐。
然後宋經略使徑直走到了縣衙亮明身份,對肥頭大耳的縣令問了三個問題。
“縣中可供耕種之田畝有幾何?”
“縣中每年所納賦稅有幾何?”
“縣中戰死之卒的家人每月需要發放的撫恤有幾何?”
肥頭大耳的縣令汗如雨下,愣在原地瑟瑟發抖,一句話也答不出來。
這位北涼道的經略使大人冷哼一聲“一問三不知,來人,給我扒了官服綁到城門口去。”
於是,靈泉縣的城門口處就多了一處供百姓駐足觀賞的景點。
此事傳出來之後,其他縣的官員學精了,為了應付巡查,提前查到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結果宋之鹿到了以後又換了另外三個問題。
於是又有人被扒了官服綁到城門口。
宋三問的外號也由此漸漸傳了出來。
三個問題答不出來,你就彆想再做官了,弄不好腦袋還得搬家。
要是答得出來,那恭喜你,說明你通過了宋大人的第一步考核,最起碼不是個貪官壞官。
塵嶽一聽到郎毅提到宋三問這幾個字就哈哈大笑起來,得意的說道“不是我跟你們吹,我請回來的這位宋大人,辦起事來可絕不含糊,放在京城做一部尚書都足夠。”
文鳶歎了口氣“說句實話,宋大人剛到北涼道時,我還擔心是個花架子,這兩個月讓我心服口服,我文鳶自歎不如。在這裡我還要向侯爺告罪,幽州官場有這麼些個混賬,是我的失職。”
說完文鳶就鄭重的朝塵嶽行了個禮。
塵嶽正色道“此事就不提了,敗類總會有那麼幾個,不過日後文大人可要好好選人。”
“諾!”文鳶點頭應喝,隨即從懷中掏出了一封信紙說道“這是宋大人托我轉交給侯爺的兩份名單,一份是要罷官降職的,一份是要提拔的人員名單。”
塵嶽好奇的接過名單掃了幾眼,宋之鹿在每個名字的後麵都寫明了緣由,為何罷官,為何提拔。
有幾個名字塵嶽是熟悉的,是涼州的一些官員,沒什麼大才,堪堪混口飯吃,也被宋之鹿寫在了降職的名單裡。
塵嶽合上書信,毫不猶豫的說道“讓宋大人放手去辦,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無需事事請示!”
“諾!”文鳶行禮,心道這位北涼侯真是對宋大人充滿了信任。
“諸位將軍!”塵嶽的目光看向幾人“繼續練軍,不得耽擱!”
“諾!”眾人紛紛起身應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