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涼州嘉隆關
這是涼州與冀州內地連接的主要通道,隨著大批中原流民入涼,嘉隆關外的官道上漸漸多了不少茶棚酒肆,來做點小生意,吆喝聲此起彼伏。
離嘉隆關二十餘裡的一處土坡旁有一個簡陋的茶棚,上麵遮蓋著幾片帆布勉強遮擋陽光,周圍空空蕩蕩,除了柱子連塊木板都沒有,四麵透風,一個簾子高掛在頭頂,上麵寫著一個茶字,在風中不斷擺動。
來往的商賈、百姓、流民實在是累了,都會停在這花一兩文銅板喝點茶水,要是肚子餓也可以多花幾個銅板買個大餅。
總之這種小茶館就是怎麼實惠怎麼來。
一名白發老者牽著一匹瘦馬緩緩出現在茶棚外,馬背上搭著幾個包袱,塞的鼓鼓囊囊。
老者牽著馬,將韁繩拴在了茶棚旁的一棵樹乾上,然後拔腿邁向茶棚,臉色帶著點淡淡的悲戚。
老人正是辭官赴北涼的原鴻臚寺大夫沈秀夫,攜帶著雪承義親手寫給北涼侯的舉薦信,經過多日的趕路,沈秀夫總算是看到涼州的邊境了。
“店家,一碗清茶!”沈秀夫擦了擦腦袋上的汗,朝著一旁忙碌的中年男子喊道。
雖然年紀稍微有些年邁,但是沈秀夫舉止之間還是頗有精氣神。
“好嘞,您稍坐!”肩膀上搭著一把毛巾的男子連忙端過來一碗茶水,很是和善的朝沈秀夫笑了笑。
沈秀夫掃了一眼茶棚,隻見這茶棚一共就這麼一個人打理,即是店家又是小二。
沈秀夫剛道了聲謝,就聽到自己的肚子咕咕叫了起來,臉上浮現出些許尷尬,無奈的看向店家問道“有乾糧嗎?”
“有,有餅。”男子指了指旁邊的幾個蒸籠,有陣陣熱氣從蒸籠裡冒出。
“好,拿兩張大餅!”沈秀夫笑著說道。
“好嘞!”店家笑著走了開去。
沒一會兒,店家就拿過來兩張大餅遞給沈秀夫,一邊問道“老人家,您不是去朔州的吧?”
“你怎麼知道?”沈秀夫咬了一口大餅,好奇了起來。
中原內地除了商賈,閒來無事來北涼邊境的人很少,這路上大半的百姓都是經涼州去朔州的,店家怎麼會一眼就看出他不是去朔州的。
“嗬嗬,我在這賣茶水也有一個月了,去朔州的一般都拖家帶口,再不濟也是壯年漢子去朔州找個活路,您老身上一股子讀書氣,可不像是能去朔州種田的料。”中年男子毫不避諱的笑道。
“哈哈,店家有眼光!我確實不是去朔州的。”沈秀夫笑道“我來北涼求學。”
沈秀夫可不敢說自己是來找北涼侯的。
“讀書好啊,我們北涼以前讀書人難出頭,這一兩年不一樣了,好多寒門讀書人都能當官了,個個都是好官。”店家自豪的拍了拍胸脯。
“就沒幾個貪官汙吏的?”沈秀夫饒有深意的問道。
“這我可不敢打包票。”中年漢子笑著說“但是敢欺負老百姓的官吏絕對沒有!”
沈秀夫眼中有一道精光閃過,中原百姓提到官場都氣的跳腳,這北涼倒是相反。
稍微聊了幾句的店家趕忙又去招呼其他的客人了,留下沈秀夫獨自一人啃著大餅。
沈秀夫一口大餅一口清茶,目光時不時的轉向東北方,那正是自己的家鄉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