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哥,你家娃還在吃奶,家裡就你一個壯丁,你去投了軍,十幾畝地就得你爹去收,你可想清楚了。”一名與梅玉書頗為熟悉的鄰居說道。
“是啊,而且北涼軍都打不過蠻子,我們去能頂用嗎?”一名有些膽小的漢子嘀咕了一句。
身旁有一個麵色黝黑的漢子立馬踹了他一腳“閉嘴,彆長他人的誌氣,滅咱們自己的威風!”
梅玉書單手撐著腦袋琢磨了半天,一咧嘴“大家要是都這麼想,就沒人去投軍了。”
“投軍這事得好好和家裡人商議一下,不能腦瓜子一熱就決定啊。”有一人提議道。
“得,不跟你們說了,回家吃飯去了。”梅玉書見大家興致都不高,站起身拍掉了褲子上沾著的泥土。
大家一看天色,才發現原來已經黃昏了,紛紛扛起地上的農具各回各家。
梅玉書愁眉苦臉的回到了家中,家裡的妻子已經準備好了晚飯。
一鍋清粥,一盤窩窩頭,這就是一家五口的晚飯。
窮苦人出身的他們早就習慣了這樣的晚飯,就連這還是朔州官府發放的救濟呢,隻有過了今年的秋收一家人才能吃上自己種的糧食,好在朔河兩岸土地肥沃,年景又好,注定會是一次豐收。
梅玉書白發蒼蒼的老爹看出了兒子有心事,問道“怎麼了?地裡出什麼問題了?”
梅玉書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一旁的妻子也意識到了丈夫的不對勁,輕聲道“有心事就說吧,都是一家人。”
梅玉書猶豫了一下,然後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沉聲道“爹,娘,靜兒。我想去投軍!”
“投軍?”一大家子都愣住了,老爹咽下了口中的粥說道“怎麼好端端的想去投軍?”
梅玉書沉聲道“官府征兵了,朔風城死了好多人,估計已經到了緊要關頭,要不然官府不會征兵的。”
此話一出,一大家子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擔憂之色,老娘更是嘴裡念叨著“這可怎麼辦啊,蠻子要是打進來,咱們不是都得死。”
“所以啊娘,兒子得去投軍,得守住咱們自己的地!”梅玉書有些著急的說道。
老娘看著臉上寫滿了焦慮的兒子,又看了一眼始終沒說話的兒媳婦,歎了口氣說道“你走了,地裡的莊稼怎麼辦啊,靜兒怎麼辦?再說了,打仗可是會死人的,你要是。”
“行了老婆子,你少說幾句!”梅玉書的老爹皺著眉頭打斷了他娘的話。
梅玉書看了一眼自己的媳婦,臉色黯淡了下來,默默收拾起了桌上的碗筷“我去洗碗。”
看著兒子一步一歪,有些失落的樣子,他爹瞪了老娘一眼“不要總說煩心事,兒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主意!”
老婆子閉上了嘴巴,目光又放在兒媳婦身上。
兒媳婦的懷裡還抱著一個幼童,突然就呀呀呀的哭出了聲。
“不哭不哭,我的孩兒啊。”靜兒連忙轉過身去哄起了小孩子,有那麼一滴淚珠悄然從她的眼角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