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順州首府安順城外,華蓋蔽野,鑼鼓齊鳴,人影紛雜。
近百餘名遼東文武官員齊聚在此,等著涼王親臨。
為首之人乃是遼東道經略使童成襄、遼東道都護使王如鬆這兩位正二品大員,皆穿朱紅色官服,腰係佩帶。
他們身後的這些官員雖然都是同僚,但來曆卻各不相同。
有極少部分是童成襄入遼時自己帶過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北涼道抽調來的官員,征遼結束後就一直留在此地,最多的就是從遼東本地提拔起來的。
上了年紀的童成襄現在看起來精神很好,雖然就任遼東的這段時間他忙的不可開交,但是他在這裡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官場氛圍,整個人變得更有鬥誌。
沒有黨爭、沒有上下勾連欺瞞、沒有貪汙舞弊、甚至連懶惰懈怠者都沒有。
一道政令發出去,所有人都在朝著一個方向努力,雖然累,但是有乾勁。
而且塵嶽也給了他充分的權力自由,沒有暗地裡使絆子,這真是童成襄最為感激的一點。
他穿了大半輩子的官服,還沒有過這麼自由。
“童大人,王爺可是不太喜歡整出這麼大排場的,為何非要搞這麼一出呢?”站在身側的王如鬆有些不解的說道。
兩人麵前的官道上擠滿了從順州、檀州兩地趕來的百姓,怕是要有數萬人,一眼看不到儘頭。
原本塵嶽的意思是悄悄的進遼東,但是童成襄執意要攜百姓和文武官員擺出恭迎的架勢。
這順州檀州兩地最近可是太過熱鬨了,不少百姓都在朝這邊趕。
若是換做其他人,王如鬆還有可能認為是當官的要拍涼王的馬屁,但是和童成襄相處了也有不少時日,他深知童成襄絕不是個阿諛奉承的人。
“王都護,這您就不懂了吧。”童成襄摸了摸胡須說道“誠然,擺出恭迎涼王入境的架勢有些擾民,也有些靡費。但其中意義深遠,既然涼王要來,就必須大張旗鼓的迎!”
“噢?還請童大人詳解。”王如鬆疑惑的問道。
童成襄袍袖一揮,指著麵前烏壓壓的百姓說道
“第一遼東失陷數十載,現在終於正式設立遼東道,王爺受封王爵兼領遼東道節度使。第一次以官身入遼,於情於理都應該在遼東百姓的注視下出現,以振奮民心,昭告百姓遼東乃是我朝疆土,再也不是任由外族侵襲之地!
第二王爺征遼一年有餘,在百姓之中威望深重,正大光明的以藩王禮出入屬地,名正言順,更容易使民心凝聚。
這第三嘛,北金戰事即將結束,民間流言四起,燕戎將要揮兵南下,剛剛安定下來的遼東百姓們難免心生慌亂。假如涼王親自坐鎮遼東,無疑會讓百姓們吃下一顆定心丸!任何恐慌都會煙消雲散!
此三點,正是老夫執意要恭迎王爺入境的理由。”
王如鬆一臉錯愕,豎起大拇指道“童大人,到底是京城過來的,想到的東西真多,我王某佩服啊!”
“哈哈哈,讓王將軍見笑了。”童成襄笑道。
……
距離安順城還有十幾二十裡地的官道上,一隊騎卒正在緩緩前行。
騎卒都是清一色的黑色戰甲,雪白色戰馬,威風不已。
中間拱衛著一輛六匹大馬拉著的華麗車駕,馬車一旁高豎著一麵大旗,上書一個“塵”字!
涼王王駕!
塵嶽一身黑金蟒袍坐在車駕之內閉目沉思,其實他也知道童成襄的用意,所以坦然接受。
最讓他在意的一點就是穩定民心,遼東戰事剛剛結束,絕不能再在民間引起恐慌。
“王爺。”賁虎的低聲在馬車外響起。
“怎麼了?”塵嶽終於睜開了眼睛。
“快到安順了,但是王爺要不要出來看看?”
塵嶽“蒽”了一聲之後便掀開了車簾,王駕慢慢的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