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衙門有點凶!
此句出自《公羊傳》。
《公羊傳》又名《春秋公羊傳》,是儒家經典之一。上起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其作者為卜商的弟子,戰國時齊國人公羊高。初,口說流傳,西漢景帝時,傳至玄孫公羊壽,公羊壽與胡母生一起將《春秋公羊傳》著於竹帛。
呂方腦子裡冒出來的信息很多。
而經義,考的本就是知識儲備。
當即他運筆如飛,挑選了其中較為有用的信息都寫到考卷上。
前後不到兩刻鐘,兩道題便答完了。
呂方自覺應該還算不錯,瞧瞧左邊。中年讀書人腦袋貼在考卷上,落筆不像是在寫字,反倒像是雕刻。
時不時撓撓腦袋,又或是咬咬筆頭。
他應該是知道些的。
呂方還是挺佩服這個年代的讀書人對四書五經這些古代典籍的鑽研。
再看看右邊那小孩子。
他上麵那道題倒是寫了許多東西。
隻後麵這道題,估計是沒有看到過,到現在還是空白。
小孩的眼眶都有些發紅了。
再瞧瞧考室裡。
有幾個座位上已經空了。
也不知道是考生早早答完了題目,還是直接選擇了棄考。
呂方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他檢查了下自己寫的答案,又看了看旁邊填寫的考生資料。
呂方,祖籍荊南郡潭州湘源縣呂家村,參考地幽縣。
隨即放下筆,站起身往考室外走去。
試卷自會有教諭衙門的人將其密封起來。
為防舞弊,大渝朝從童試到鄉試、會試、解試,都是糊名解卷。
也就是把考生的名字、來曆都遮起來,閱卷官是看不到的。直到最後揭曉結果時才會把密封給撕掉。
這樣極大程度上的保證了公平公正。
考試成績,全憑實力。
“立刻離場,不得擅自走動,否則以舞弊論。”
臨著呂方要出考室時,那監考的教諭衙門小吏對他說了句。
呂方點點頭,走出考室去。
外麵還有衙門裡的衙役盯著。
呂方直接往外走。
走不多遠,倒是撞見呂梁剛好過來。
呂梁瞧見他這麼快就出來了,自是有些詫異,衝他揚了揚眉毛。
呂方輕笑著點點頭。
呂梁心中便有數了,也微笑起來。
離開考場,回到衙門後院。陳幼熙和竹兒都在院子裡翹首以待。
瞧見呂方進來,兩女都是同時站起了身。陳幼熙問道“怎麼這麼快便回來了?考得如何?”
“不過是童試而已,你們緊張成這樣做什麼。”
呂方不禁失笑,隨即點點頭,“考得應該還算不錯。那兩道題我都剛好看過。”
“那就好。”
陳幼熙微笑道。
然後走到呂方麵前,卻是輕輕瞪了眼呂方,“不要覺得童試、鄉試簡單就輕視,這兩關不過,如何參加解試?”
呂方隻聳聳肩膀。
其後,帶著竹兒出門。
到幽縣的一家書坊裡買了很多市麵上最常見的典籍,《大學》、《中庸》、《論語》、《詩經》、《春秋》等四書五經這樣的儒家經典自是必不可少。然後就回到縣衙裡麵看書。
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