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黃門的消息,高拱和張居正大吃一驚,急忙出迎,第一眼就看到了隆慶皇帝大大的笑臉。
發生了什麼事,讓隆慶皇帝喜形於色,多年未見到,兩位閣臣內心揣測。
隆慶皇帝扶起二人。
幾人去會極門安座,會極門樓上宮殿,珠簾繡幕,畫棟雕簷,光搖朱戶金鋪滿地,雪照瓊窗玉作宮,檀香馥鬱,直令人神清氣爽。
小黃門們捧上茶水,點心。
隆慶皇帝終於忍不住,講起了今日太子勸諫他騎馬的事情經過,然後眉飛色舞的說起太子講的為政之道。
就像一個普通的父親,炫耀他的兒子。
清楚了隆慶皇帝的心思,張居正不禁內心得意。
幾個月前,以閣臣身份,上書《請冊立東宮疏》,言太子是國本,君之儲貳,從來聖明帝王莫不預定儲位,表示對宗廟社稷的尊重。
這步棋走的妙,不光聖上滿意,也討好了現在的太子。
對於太子,張居正還有一些印象,在裕王府潛邸時,見過朱翊鈞,那時他才三四歲。
當時潛邸後宅就有朱翊鈞天資聰慧的語言傳出,雖不清楚真偽,但裕王提起這個小兒就是一臉的喜色,可見對其的喜愛到底做不得假。
“太子英姿岐嶷,睿質溫文,仁孝之德夙成,中外之情元屬,實乃社稷之福,可喜可賀。”
張居正的話,聽的一旁的高拱臉都臭了,這種馬屁話,他可說不出來,以他的資曆,也無需說這些。
隆慶帝臉上收不住的笑容,對張居正越發的滿意。
想到太子的聰慧,覺得更要嚴格培養,太子自己都要出閣讀書,作為父親豈能拖後腿。
聽到隆慶皇帝的想法,高拱和張居正沒有反對,太子出閣讀書,他們能近距離接觸太子,這種機會當然不會錯過。
得到兩位內閣的肯定,隆慶皇帝不再猶豫,當即詢問其出閣讀書的安排。
按曆朝舊製,太子出閣讀書,內臣需看視三日,以後便不複入視。
高拱覺得太子太小,不太放心講官,建議閣臣改為五日一扣講筵看視。
張居正悄悄給馮保使了個眼色,馮保腦筋一轉,立馬會意,不給高拱繼續解釋的機會,打斷高拱的話。
搶道,“東宮幼小,還著閣臣每日輪流一員看視才好。”
這個提議,隆慶皇帝深以為然,太子畢竟年幼,他擔憂年輕的講官們掌握不透火候,累壞了太子的身體,還是需要老臣多看顧才是。
高拱被馮保的招數惡心到了,本來他的意思是延長次數,但是經過馮保這麼一打岔,反而顯得他對太子出閣讀書有疏慢的嫌疑。
自視甚高的他,懶得和太監爭辯,冷著臉在一旁不說話,準備接下來化解。
馮保哪裡會給高拱機會,不需要張居正提示,立刻勸萬歲爺回宮,出來時間已久了。
隆慶皇帝略感身體不適,同意了馮保的勸言,離開前,讓內閣準備東宮出閣讀書事宜,挑選輔導名單。
高拱和張居正恭送隆慶皇帝離開後,立馬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各自回值房謀劃。
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高拱和張居正,乃至馮保,有今時今日的權勢,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幾人都是隆慶皇帝還在潛邸時的老人。
馮保是太監,在內廷從小伴護太子長大,搶了先手。
高拱是皇帝最為信任的重臣,自然不會含糊,隻要太子出閣讀書,作為內閣首輔,他有信心扳回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