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們手忙腳亂,朱翊鈞也感到沉重。
禦前營侍衛,和幼軍早已等候多時,等朱翊鈞現身,眾人皆拜,迎朱翊鈞上禦駕。
一行人浩浩蕩蕩出內廷到長安門,長安門外,負責扈駕的李如鬆等兩千軍官再跪拜。
李如鬆等人,早就排練過,路線了然於心,起身後,幾千人從長安門到安定門。
一路鉦鼓振作,一直到午門外,見到聖駕後,炮聲響起,一連三聲。總協戎政官率大小將佐戎服跪迎,入將台下,北向序立,旌旗招展。
朱翊鈞的禦駕,在扈駕將士的簇擁中,一路經過各營,每營鉦鼓振作,士兵們看著前方的皇上,臉色脹的通紅,各個激動不已。
朱翊鈞沒有按照禮部的要求端莊嚴肅,反而對士兵們露出笑臉,視線掃過每片角落。
視線到了何處,何處鉦鼓聲就敲打的更烈,有士兵內心不能自持,忘情喊了起來。
“皇上萬歲。”
朱翊鈞聽聞,用鼓勵的眼神看過去。看到皇帝沒有指責,竟然還對那士兵點點頭,將官知道了皇上的心意。
很快,士兵們都喊了起來,整個花崗岩的廣場上,都響起了一個聲音。
同時鉦鼓聲越發的響了。
扈駕將士們到了宮門外,按照早已規劃好的隊列站立,朱翊鈞在幼軍侍衛們的簇擁下,兵部官員上來引導,開始登上午門城樓。
此時鳴金止鼓,現場才開始安靜下來。
兵部尚書石茂華上來,一臉激動。大呼請聖上檢閱,朱翊鈞照準。聲音剛落,旗幟揮動,炮聲再響起。
鉦鼓振作,盛世震天。
京營各部,地方各部,都不願意落了聲勢,各個昂首挺胸,都是經過戰事的老卒,一時間顯得殺氣騰騰。
朱翊鈞不懂軍事,但是前世他看過不同年代的閱兵,感受到了這股殺氣。
朝鮮,暹羅等國,以及蒙古各部都派來了使者,認真的觀看大明的士卒。
這些人中,有專門派來的將官,隻看士兵們的神色,就能知道這些士卒都是精悍老卒,不是樣子貨。
有的人麵色驚懼,有的人眉頭皺起。
朱翊鈞不管,露出了笑容,這些年來,真的不容易,他過的苦,朝廷過的苦,而將士們也苦。
今年朝廷收支盈餘,他有了底氣,這些為大明立了戰功的將士們,他不會虧待,但是銀子不能像以往那樣發。
總協戎政官列於扈從官之北,諸將列從官之南。兵部尚書奏請,令各營整搠人馬。台上吹號笛,麾黃旗,總協戎政及將佐等官各歸所部。
兵部尚書石茂華再請閱陣,舉炮三。馬步官軍演畢,複吹號笛,麾黃旗,將士俱回陣。少頃,兵部尚書請閱射。
和後世的閱兵走方陣不同,大明的閱兵也有走方陣,但是不多,注重的是陣型操練。
勳貴武將等,先在台下較量弓矢。馬三矢,步六矢,中的者鳴鼓以報,禦史、兵部官監視紀錄。
然後就是各級將官及士卒,以府部大臣並禦史、兵部官於東西廳較閱。
槍刀火器等,選一隊在禦前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