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人情,都是從上而下的。
朱翊鈞登基以來,素來節儉,宮中一應奢靡開銷,皆取締,作為一國之君,可能還不如大戶奢靡。
大明開國之初就很節儉,宮中的飲食相當的儉樸,即使禦膳,也隻在奉先殿用兩膳。
對親王以及宮中後妃每天所用也有限製,例如羊肉隻得一斤,而且支了羊肉之後,就將牛肉免支,或免之牛乳。
朱翊鈞知道少吃多餐的好處,所以每日不止吃三餐,下午還會用點心。
在成化之前,宮裡齋醮所用果品限製在八斤,也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就是普通的果物。
成華朝之後,逐漸奢靡起來,各色果品不在滿足本地土物,千方百計從地方收羅珍果,用糖漿連起來,還要擺出各種花式。
宮廷都開始起尚奢風氣,士大夫當然也不會在懼祖法,朱元璋以來要求的各種限製都被打破,開始崇尚奢侈的生活起來,不在滿足朝廷每日供給酒食。
例如正德年間,一位大臣設宴招待朋友,一席之費,多達上千金,以此為榮。
衣食住行,口食之欲貪索無度,其餘各事也同樣不落其後。
宮廷更甚,原來宮中用豆腐乃是祖製,告誡後人要生活儉樸,到了後來,豆腐也不是原來的豆腐了。
而是用鳥腦製成,一盤豆腐就需要近千隻鳥腦,奢侈至極。
朱翊鈞太子時,就吃過這種豆腐,第一口就感覺到口味不對,登基後就罷了。
這幾年來內廷管理嚴苛起來,開始漸漸恢複祖風,隻飲食一項,就和隆慶朝天翻地覆的差彆。
整個宮中,隻有兩宮處還比較奢侈些。
慈寧宮派來的宮女漸多,也帶來了慈寧宮的風氣,被朱翊鈞發現,並沒有指責這些小姑娘,而是叫來了尚膳局,尚食局,光祿寺,太常寺。
尚膳局,尚食局負責內廷,光祿寺,太常寺負責外朝。
光祿寺主要負責祭亨,宴勞,酒醴等事,光祿寺所屬有大宮,珍饈,良釀,掌醢四署。
大宮供應祭品,宮膳,節令宴席,藩使宴犒之事。珍饈供宮膳,肴核之事。良釀供酒醴之事。掌醢供油鹽醬醋餳之事。
太常寺主要掌祭祀,禮樂之事。凡事與祭祀有關的飲食活動,諸如祭品等準備,都由太常寺負責。
兩者所有牲,果蔬均取自上林苑。
上林苑掌管苑囿,園池,牧畜,數種等事務。下設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
良牧掌牛,羊,豬的飼養。蕃育掌鵝,鴨,雞的飼養。林衡掌管果實,花木。嘉蔬掌時令瓜菜。
上林苑之地,冬至白河,西至西山,難至武清,北至居庸關,西南至渾河。
有養地,有栽地。
朱翊鈞以前沒有留意,在乾清宮他目光所及之處皆勤儉,以為宮中奢靡之風已改。
但是近日乾清宮宮女漸多,讓他發現了些自己遺漏的地方。
每個人報了自己所管署今年的花費用項,皆沒有浪費,但是聽到有人說從外麵采買的事項。
“上林苑之地還不夠?為何還需要去民間購買?”
那太監慌了,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