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而已,揮手之間可平之,就怕人心不服,介時撫台怎麼辦?繼續定為亂民嗎?”
看到耿定向不說話,宋豫卿繼續問道。
“一戶,十戶,百戶撫台都可以平,那千戶,萬戶呢?”
耿定向露出了微笑,並沒有因為宋豫卿的質問而生氣,因為他現在已經沒有生氣的底氣了。
他對宋豫卿有所求,而宋豫卿對他無所求。
“行雷霆之勢,震不軌之心。”
宋豫卿搖搖頭。
“撫台可知《南贛鄉約》。”
宗族宗族。
宋豫卿其實也看不上耿定向的治理手段,他更佩服王陽明。
當年王陽明治理江西南安、贛州、福建汀州、漳州,還有廣東的南雄,韶州,惠州,潮州各府,以及湖廣郴州地方。
麵對的形勢一樣的複雜,地方匪亂嚴重,民不聊生,也可以說官不聊生。
麵對這種情況,王陽明定出了《南贛鄉約》,真正達到了立德,立言,立功的大儒,做到了知行合一,致良知。
更加搖曳的形勢下,王陽明可沒有選擇以殺止殺,而是選擇了教化,因勢導利。
正向王陽明說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結合實際情況,先點名了官府的失職,再告訴百姓們應該怎麼辦,以教化為主導,刑法為次之,整頓民風,禮儀教化。
這才是真正的為政之道。
耿定向定那一戶為亂民容易,卻如何能服眾呢?
《南贛鄉約》誰能不知道呢,可是自己沒時間啊。耿定向歎了一口氣。
這就是問題所在。
治理福建需要時間,而他沒有時間。
張公托付大事於他,作為新政的“先鋒大將”,他不能失敗。朝廷在關注著他,皇上在看著他。
他雖然看不見,但是他曉得,很多勢力都在關注他的一舉一動,關注清田的進度。
他如果敗了,朝廷不會放棄,會派新的人來,到時候,事情會更難辦。
對國家對地方,都會造成傷害。
“人有不為而後可以有為,我認為,這句話更符合現在的形勢。”
這是孟子之言。
耿定向提起這句話,也是有目的的。
這句話是福建林雲同最喜歡的言語,終生佩服,不是尺寸,常對人說,“寧餓死,不為不廉之夫;寧布衣,不為乾進之士。”
在福建為官,就不可能不拜訪林雲同,就不可能不知道這句話。
隻有一個人知道有什麼是不可以做的,才能有所作為。
突然。
管家匆忙的走進來,神色慌張。
“林老大人……林老大人他……他不祿了。”
管家是很重要的人,知道林雲同對自家老爺代表了什麼。耿定向猛然站起來,臉色煞白。
宋豫卿臉色也難看起來了。
福建的定海神針沒有了。
……
耿定向頹廢的倒向了椅子,椅子在石磚上,發出了刺耳的聲音。
“當年訂立鄉約例會規矩,目的是為了維護安定,防微杜漸,體恤民眾,遏製惡行。”
“此一時彼一時,君認為現在的福建地方,還不應該收權嗎?”
“應該收,可是急不得。”
“可是朝廷等不得。”
耿定向露出一個難看的笑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