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武道開局一把剪彩刀!
“什麼?”
安祿山大破契丹,還斬首一萬多人?
李林甫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腳還被契丹蠻族打得龜縮城內固守不出,後腳就告訴他,安祿山身先士卒,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擊潰了蠻兵十數萬?
哄鬼呢?
然而那幽州斥候卻開口補充道
“千真萬確,不僅契丹蠻族,奚族、室韋、靺鞨三蠻來犯之敵,也悉數被安節度率兵一一擊退,俘獲牛羊馬匹無數,某還要趕往京城向陛下報捷,告辭了。”
言罷,那斥候向李林甫等人抱拳一行禮,隨即縱馬向長安所在的方向奔去。
李林甫雖然驚愕,但身為右相的他並沒有輕信一個斥候的言語,而是傳令三軍將士繼續前行,以防此人是蠻族細作。
然而越往前走,河北道各州郡的捷報奏疏一封接著一封地向京都傳來,李林甫心裡頓時就信了八九分。
畢竟安祿山的影響隻在幽州、薊州、平州等地較大,河北道南方各州不會一概聽從他的命令。
李林甫想到這裡,不由得歎道
“良機稍縱即逝啊,惜哉,惜哉……”
而不久後,身在驪山華清宮的李隆基也終於看到了一封封捷報奏疏,得知安祿山親平蠻族進犯,大喜過望,當著河北道斥候和宰相、堂官們對安祿山讚不絕口。
人就是這樣,罪過功勞隻在勝負與否,安祿山一朝得勝,立時就在李隆基的心裡搖身一變,儼然成為了大功之臣,全然忘卻了此前他對安祿山的痛罵和憤恨。
同時,皇帝也沒有忘記下詔書喚李林甫等人回來。
就在李隆基興奮地傳旨之際,幽州來此的斥候聲淚俱下地跪地請命道
“陛下,範陽多年來頻頻發生變故,兵戈四起,雖有朝廷歲歲發放錢款,但甲胄、軍械、法器等器物的消耗遠多於戶部的撥款,安節度懇求陛下憐惜我等幽州兵士,恩賜些軍械到幽州吧!”
如果沒有此事,安祿山向李隆基張口要東西,皇帝非但不會給,還會反過來懷疑他的用心。
但因為有了這一場蠻族入侵之事,李隆基的心理上就理所應當地傾向於這位平蠻安民的大功臣,自然也沒有意識到安祿山此舉有什麼不妥。
更何況那些器物已經被征集好了,就運送在李林甫的大軍中,與糧車放在一塊,不用也是浪費,送回長安武庫更是麻煩,還不如分配到亟需的幽州兵馬手上。
於是,皇帝便又追加了一個旨意,命李林甫大軍返回雍州,但留一支偏師,運送這些軍械器物到範陽。
華清宮的使者趕到雍州府兵前時,大軍已經踏進了河北道境地。
李林甫對撤兵早就有心理準備,在聽得內侍尖細的聲音宣讀過陛下旨意後,當即麵無表情地接過詔書,準備率軍西返。
而下一刻,又一匹快馬奔來,第二個黃衣使者又高聲讀過第二封詔書。
在聽到皇帝要將此次出征所攜帶的所有軍備器械送往幽州交付安祿山後,李林甫大驚。
但他並沒有當麵抗旨不遵,而是恭敬地送內侍使者進後賬歇息,同時對幾個親信耳語了幾句,吩咐他們前去調取軍械。
少頃,李林甫留下一支兩千人的偏師押運甲胄軍械趕赴幽州,他自己則指揮著大軍向長安退去。
實際上,李林甫耍了個心眼兒,他並沒有把軍中全部的軍械給安祿山送過去,而是隻給了兩成不到,大部分都被他在回去的路上暗中留置於河東道邊軍處。
後來,當安祿山向皇帝哭訴告狀,言說有人貪墨軍械物資,李隆基責問時,李林甫圓滑地答道
“老臣東出長安,途經河東道雁門關及朔方邊軍時,見本應為大乾精銳的當地駐軍竟衣衫不整,甲胄不全,武器破損,宛如乞兒軍隊一般。”
“想必定是先前王忠嗣討伐突厥時,損兵折將,軍械甲胄也折耗殆儘,王忠嗣卻不上報,隻顧他自己的功勞而不顧河東將士的安危,以致如此。”
“臣思量,幽州固然重要,但畢竟隻是邊境,可河東乃京畿道之屏障,若河東失陷,則長安危矣,老臣為陛下安危計,故而在出征時將所攜的軍械甲胄等器物調給河東將士,求陛下恕罪。”
這一番話說得是滴水不漏,既表達了絕對的忠君之心,又巧妙地更改了留下軍械的時間,還順勢打壓了一手已經落敗的政敵王忠嗣,一石三鳥。
而李隆基聽過他的辯白後,也是隨機轉怒為喜,絲毫不提安祿山的告狀,轉而誇讚起李林甫的聰慧靈敏。
當然,那都是後話了,至少在當下,安祿山可以說是取得了絕對的勝利。
回京的路上,李林甫百般琢磨,安祿山究竟是如何打敗蠻兵的呢?
……
河北,媯州。
安祿山手持大刀,披甲戴胄地站在燕山之上,過於肥碩的軀體撐得他身上的甲胄都有些變形。
眼看著契丹蠻族都四散奔逃到了燕山以北,安祿山臃腫的大臉上浮現出喜色,笑著對眼前的一位白衣男子抱拳道謝
“萬分感謝楚掌門,若無楚掌門仗義出手相助,幽州甚至河南都難以幸免,此等大恩,軋犖山絕不敢忘,他日定將傾儘所有報答於掌門。”
楚掌門一襲白衣,身形提拔,麵色看起來三四十歲,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並非如此年輕,而是駐顏有術。
甩了甩手,楚掌門嗬嗬笑道
“安節度與我太行山有師徒之誼,老夫身為太行山掌門,焉能袖手旁觀乎?再者太行山位於河東、河北交界之處,蠻族南下進犯,太行山弟子出力討滅是理所應當之事,安節度無需介懷。”
此刻,站在高峰處向下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天下十二大宗之一——太行山的內門弟子們,正在追逐著驚慌逃竄的契丹蠻族。
這些逃竄的蠻兵們本就經曆過一場大戰,氣力消耗殆儘,完全不是太行山弟子們的對手,很快就被太行山弟子趕上,當場斃命。
此次幽州之圍,正是天下大宗太行山的助力下,尤其是這位七境先天境的武道宗師楚掌門的親自出手,安祿山才得以擊潰契丹十數萬蠻族大軍。
眼看著山下戰局已定,安祿山肥胖的身體向楚掌門所在的位置挪了挪,一臉憨笑道
“楚掌門,某還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