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武道開局一把剪彩刀!
第173章守護長安(求訂閱!!)
李隆基的心理防線終於被打破,他整個人好似瘋癲了一般,發瘋似地叫喊道
“就算告訴你玉璽在哪裡,你又能如何呢!天下間再無一人能找到它,更沒有一個人能掌控它!哈哈哈哈……”
蘇鶴眼神一凝,“什麼?”
李隆基瘋了一陣後,也逐漸沒了精神,癱到在地上,冷冷道
“朕把傳國玉璽放置在了天樞遺址內,你就算找到了位置,除非有同時身懷武氏、李氏血脈的女子,且血脈不得太過稀薄,否則永遠也取不出來!”
“嗬嗬,放棄吧。此刻就連朕也拿不回玉璽了……”
天樞,乃是武周時期,女皇武則天下令建造的紀功柱。
其名寓意“天下中樞”,由“諸胡聚錢百萬億”建於神都洛陽。
武周延載元年,武則天平定了吐蕃、突厥、室韋等蠻族在邊境之亂,八月,在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等人的號召下,諸臣服於武周的蠻族各自出銅鐵建造天樞,並於次年四月鑄成。
天樞是以銅鐵合鑄而成,其製若柱,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麵,各徑五尺。
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縈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徑三丈,四龍人立棒火珠,高一丈,重達千鈞。
由匠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長名。
武後親自題寫匾額,名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武則天“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時,改寫國為圀,取天下一統、八方朝拜之義。
又把西域梵文中的符號“卍”定音為萬,著於天樞。
玄宗皇帝李隆基即位後,極其厭惡武則天的他開始大刀闊斧地解決武周時期的遺留問題,並於開元二年,下令征調洛陽兩縣數萬民夫,銷毀天樞。
由於天樞建造時,武則天曾分彆請道門、佛門、儒道高修依次施法,並安設了大量的法陣,因此極難動搖。
數萬民夫合力劈砍火燒,也隻是摧毀了天樞的表麵,並未傷及根本。
數年後,李隆基也隻得下令
洛陽尉李休烈曾作《詠毀天樞》詠懷道“天門街裡倒天樞,火急先須禦火珠。計合一條絲線挽,何勞兩縣索人夫。”
仕民百姓們也都盛傳《天樞謠》,言道“一條麻索挽,天樞絕去也。”
這些詩句無不譏諷了武則天、李隆基這兩位君主一個建造一個銷毀,隻不過是為了顏麵,卻為此空耗了大量民力。
武周定都洛陽,因此天樞也建於洛陽,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長安城內,也存在一座天樞。
長安的天樞位於太極宮禁苑深處,鮮有人知。
武則天當初耗費心血精力建造這兩座天樞,本是為了為她本人和其餘武氏族人留一條後路,以防李家皇室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對她和她的黨羽們進行清算。
因此,這兩座天樞都采取了與傳國玉璽一模一樣的手段,即隻有同時身懷武氏、李氏血脈的女子和武則天本人,才能進入天樞內的小洞天。
當然了,神龍政變時,武則天甚至還來不及逃入天樞,就已經被控製住了,自然沒能起什麼效果。
李隆基在決定逃去蜀地後,心知此生都將難以再返回長安,而傳國玉璽的力量源泉——朱雀大陣是在長安城地底深處的,並不能搬走,離開京城後,將失去一切威能。
於是臨走時,為了不讓安史叛軍得到此物,李隆基咬牙將傳國玉璽丟進了太極宮禁苑的天樞裡。
原本他也隻是試試,卻沒想到玉璽真的進入了天樞的小洞天裡。
這下子,就算安祿山施出渾身解數,也得不到玉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