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淵提起了點興趣,又隨口問了幾句詐他,以免對方是在撒謊,在大致確信了此人就是燕軍斥候後,公孫淵當即親自押著他去見蘇鶴和堂姐。
走進寧陵城的街道中央,公孫淵看到了不遠處正在交談的公孫瑩和蘇鶴,興奮地揮手大叫道
“阿姊!阿姊!”
“阿姊,我抓到一個——”
話剛說到一半,正奔向兩人的公孫淵就被公孫瑩瞪了一眼,他連忙改口道
“……參軍,將軍,末將抓到一個圍困雎陽的燕軍斥候,請將軍發落。”
蘇鶴聞言,拍馬過去讚許地朝公孫淵點點頭,隨即親自仔細地向楊大眼詢問起雎陽城外燕軍營地的細節。
楊大眼十分惜命,態度可謂是畢恭畢敬,知無不言,言無不儘,這番姿態都把其他將領們逗笑了。
蘇鶴在問清了燕軍虛實後,命人將楊大眼帶下去好生看管,隨即轉過身看向唐軍眾將,開口道
“雎陽城外的燕軍,本將已儘知虛實,共十三萬大軍,但其中真正可戰之士是尹子奇的六萬河北軍和兩萬蠻族各部落的聯軍,其餘皆為原來的官軍降卒,不值一提。”
“哪位將軍,敢當先鋒,率軍與我拿下燕軍大營?”
話音剛落,就有六個將領應聲出列,蘇鶴定睛一看,其中五人都是公孫氏族人,也包括公孫瑩的堂弟公孫淵。
此番隨軍出行的杜甫站在一旁,心中暗自感歎。
“公孫氏以小博大,麵對李隆基、安祿山時,兩次都堅定地站在了蘇郎君身後,如今真的要一朝得勢了……”
自從公孫氏一族支持蘇鶴、女皇李令月等人在長安站穩腳跟後,其族人就得到了朝廷各種大力提拔,僅新招募的這一支玄甲軍,中層將領中就有四成都是公孫氏族人。
就在不久前,唐軍對陳留、雍丘和寧陵的奇襲戰中,公孫氏一族的將領們屢建功勳,好幾個將領數次親冒矢石先登城頭,殺得燕軍膽寒,隻一刻鐘就打破了城池。
雍丘一戰中,堂堂開元境大成的武修令狐潮,也悲慘地死在了一位開元境、三位內視境的公孫氏將領合擊之下。
不過,雖然蘇鶴不吝嗇於對公孫氏一族的賞賜和提拔,但他內心深處是反對世家勢力急劇膨脹的,儘管現在的公孫氏還遠遠沒有達到五姓七望等天下頂尖世家的地步,但已然初露猙獰。
蘇鶴不願將來因為公孫瑩的家族之事與她發生嫌隙,因此曾與她商議過此事,沒想到公孫瑩也持有同樣的想法。
從小在雲夢宗待的時間遠比住在河西家族要長的公孫瑩認為,世家不如宗門,公孫氏如果繼續膨脹下去,最終會淪為帝國的禍害,那時要麼帝國的領航員設計滅了家族,要麼公孫氏拖著帝國這條大船沉入海底,對雙方都不是好事。
隻有升華為宗門,不以血脈作為根本,而把傳承視為真正的核心,公孫氏才能穩固長遠地生存下去。
公孫瑩這個想法與蘇鶴一拍即合,兩人在幾番商討後,看中了曾經的一個武道天下大宗的山門之地,太行山。
隻待徹底收複河北,就開始著手實施開山立派的事情。
當然了,對於這個觀點,公孫氏內部自然會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那些就不在蘇鶴的考慮範圍內了,若有不聽話的,到時候一並收拾了便是。
此刻,蘇鶴來回打量了一會兒出列請戰的六員將領,最終敲定了那位開元境的公孫氏武修。
“命你率兵三千,直撲燕軍中軍大營,如遇敵軍反撲,隻許進,不許退,本將自有援兵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