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武道開局一把剪彩刀!
第199章南疆故事
南疆之地位處劍南道南部,以十萬大山為脈絡,北至開南城,向南則一直綿延到黑齒部落與女王國等地。
這廣袤的深山老林之間,有超過百萬數量的妖獸生活、居住在這裡。
關於妖獸獸潮引發的原因,此前一直是崇玄署不斷考察思索的一個難題,道長們曾經認為,妖獸隻是因為繁殖的數量過多,族群的生存壓力加劇,南疆已經無法滿足妖獸們的繼續生存和繁殖了,再加上一些機緣巧合,這才引發了無數妖獸向北方的衝擊,即獸潮。
但隨著後來開南城的建成,人們與妖獸的接觸越來越近,經曆的獸潮越來越多後,道長們意識到,那很可能並非是獸潮爆發的根本原因。
因為如果單純地隻是因為生存和繁殖的困難,是無法解釋獸潮爆發後,無數妖獸在衝向北方時不懼死亡、前仆後繼的樣子。
崇玄署曾試圖阻止三名天師級道長聯手,隱匿身形深入南疆妖獸最多的腹地探查,尋找其中的真相。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三位天師這一去後,很快就銷聲匿跡,不知所蹤。
後來,又有一位道門八境,朝元境大成的護國天師親自進入南疆腹地探查,一方麵依舊尋覓獸潮真相,另一方麵也是想將此前失蹤了的三名天師帶回來。
這位護國天師倒是沒有失蹤,也未身隕,他在過了足足一個月後,才從從南疆趕回了開南城。
然而,人們驚駭地發現,回來後的護國天師居然修為儘失!宛如一個凡人一般。
道長們紛紛問及南疆腹地究竟有些什麼,護國天師手裡抓著從南疆帶回來的此前失蹤的三位天師之一的衣服和冠帶,平靜地搖了搖頭,無論旁人如何詢問,他都是閉口不答,一副諱莫如深的樣子。
於是有另外的護國天師施法搜尋了他的記憶,詭異的是,護國天師的腦海中竟沒有一絲一毫與南疆有關的記憶碎片,另一位護國天師接連施法數次,也都是這麼一個結果。
這樣聞所未聞的事情令崇玄署上上下下都匪夷所思,最終,當時崇玄署輩分最高的道長決定動用道門至寶上清鏡,勘測失憶的那位護國天師以及整個南疆。
但就在這一決策剛剛下定後,天下驚變了一幢足以毀掉人族的滅世大災,事有輕重緩急,崇玄署必須先以法寶上清鏡應付眼前的危機,因此對於南疆妖獸獸潮爆發背後的深層緣故,隻得暫時擱置下來。
而後來,上清鏡則一直處於非圓滿的狀態,始終在被道長們施法祭煉養護,所以南疆之事就一直不曾再被提上日程,慢慢的,道長們也就忘卻了此事。
反正有開南城鎮守,自從此城建成後,大大小小的百餘次獸潮基本上都被被全線遏製住了,又何必浪費上清鏡的偉力呢。
萬一為這等不值當的事情動用了法寶上清鏡,一旦天地再有大難,崇玄署可就沒有這個妙用無窮的天地第一寶的助力了。
由於沒了修為傍身,那位從南疆回來的護國天師,沒過幾年就逝世了,南疆深處的事情又變成了無一人知曉的情況。
令崇玄署始料未及的是,這一次的南疆獸潮的規模,竟能如此之大!其妖獸急劇膨脹的數量和整體實力,甚至超過了以往千百年來的總和!
正因如此,終南山出動了三位護國天師,十二天師齊出,且有數十名道門六境玉衡境的道修全部趕赴到了開南城,以抵禦今番的獸潮衝擊。
一旦開南城被獸潮衝破,無數妖獸就可沿著十萬大山和劍南道一直肆虐到中原之地,荼毒天下百姓,所有的良田美池都將淪為一片荒蕪。
但蘇鶴卻沒想到,開南城還未出事,居然就已經有妖獸出現在嶺南道、劍南道和江南西道了!
要知道,崇玄署曾在天下所有州郡布下了與山門終南山相連的綿延數萬裡的龐大法陣,在這個法陣的鎮守下,凡是大唐的國土境內,都不會自然孕育出任何妖獸和靈獸、精怪等存在。
所以,那些新出現在南方各地,甚至還衝破了兩個州府城池的妖獸們,定然是從大唐境外傳來的!
也就是說,這些妖獸漫過了開南城的鎮壓範圍,一路向北抵達了南方各州郡。
這說明什麼?
說明這一次的獸潮之規模是難以想象的!居然連三大護國天師坐鎮的開南城,都已經無暇顧及這些獸潮中的漏網之魚了!
獸潮餘波而出現的一些零星妖獸群落,就已經令江南西道、劍南道等地的百姓們苦不堪言,足可見危機何等嚴重了。
可彆忘了,江南西道有武道天下大宗雲夢宗,嶺南道有佛門禪宗南派祖師六祖惠能坐鎮,這兩地有那麼多高修可以剿滅妖獸,尚且壓力極大,更不必說那些沒有大宗門坐鎮的地方了。
如果放任妖獸就這麼蔓延過來,剛剛安定了一個月的大唐帝國,就會麵臨比安史之亂更加黑暗的災難!
蘇鶴在得知此事後,連玄甲軍都來不及調遣,隻匆匆吩咐杜甫等人在處理好雎陽的一切後便撤回京師,隨即立刻與公孫瑩乘坐白雲靈馬全速疾馳向西,不到兩個時辰就趕回了長安城。
回京後,在久違的太極宮內見到了女皇李令月和右相上官婉兒,蘇鶴也不對兩位女郎噓寒問暖,開門見山地說道
“妖獸形勢如何?”
上官婉兒玉手拈著一張地圖,秀眉微蹙地望著蘇鶴,眼神中流露出擔憂的神色,輕聲道
“你回來的這段時間,獸潮遺漏的妖獸又向北蔓延了大片的土地,現在不止嶺南、劍南和江南西道,就連黔中道、山南西道、山南東道境內都出現了妖獸的活動軌跡。”
蘇鶴聞言,有些不寒而栗。
山南道北麵緊鄰著的,就是京畿道。
才短短半日之隔,妖獸之勢居然能膨脹到這等地步了麼……
這時,一旁的公孫瑩疑惑地開口道
“報信的士卒用了半日時間將消息傳到,我們回來隻用了兩個時辰,這麼短的時間,京城如何就與山南道和黔中道取得了聯係?”
“是崇玄署。”
龍椅上,女皇李令月身披鳳袍,朱唇輕啟,向蘇鶴解釋道
“最先發現此事的,就是終南山內留守山門的崇玄署道士們,他們是以上清殿內上清鏡的三十六麵子鏡,勘測到這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