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武道開局一把剪彩刀!
第298章長安武修
夏至這天的炎日升起之後,莫說尋常的飛禽走獸,就連南疆之地的妖獸都難以忍耐這等高溫酷暑,紛紛躲進了南疆腹地以暫避暑熱。
南詔國北部的神外龍雪山上,積年不化的層層冰雪在烈日的灼燒下迅速消融起來,短短數息之間,整座雪山上的冰雪都將徹底融化。
在山下居住的山民們紛紛背起包袱拖家帶口地出逃,其中有腳程不濟者跑到雙腿酸痛無力,隻能絕望地回頭望向那離他越來越近、從山間呼嘯而下的冰川山洪。
突然一陣威嚴無比的龍吟聲響起,聲音中蘊含著強大的法力,刹那間便將原本已然消融大半的水流重新冰封,而那眼瞅著就要將山民碾壓的洪水,也在墜落而下的前一息化作了靜止不動的冰川。
南詔國都羊苴咩城外,神秘的西洱河依然平靜如故,天空中的那輪紅日似乎分毫沒有影響到西洱河的水量,附近的黔首農夫們也都一如既往地耕種勞作,全然不知外界還有大旱之災。
大唐境內,除了有天下大宗和佛、儒高修坐鎮的地方以外,就隻有崇玄署在各地分設的道宮還能庇護一方百姓,前者都不在的地域上的百姓,已然是屍橫遍野。
“《淮南子》記載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蘇鶴腳下不停地奔向長安,眼裡不斷略過地上一具具被活活熱死的百姓屍首,心中驚駭不已。
縱然上古年間堯帝在位時期所遇到的十日並出之大難,也最多隻是“焦禾稼,殺草木”,以致“民無所食”罷了,哪裡會像眼前這般大量地曬死人呢?
“看來,這場大旱與幾年前的那場天地大寒如出一轍,除非葉天師出手,恐怕天下再無他人能扭轉乾坤了……”
抱著這一份擔憂,蘇鶴趕回了長安城,而此時的長安城上空,也出現了一層淡紅色的光壁,將烈日炎火悉數攔截在外。
這是朱雀大陣在輕微運轉時的狀態,可見即使是冰塊儲存豐富的長安城,也有些抵不住夏至後烈日的暴曬了。
回到皇城,上官婉兒已經提早將長安城內的所有三境以上武修征調至了羽林軍大營,加上長安禁軍和京畿道內的幾支在獸潮中剛剛建立的新軍裡的武修,合計約有兩萬餘人。
蘇鶴在聽到婉兒提及此事後,不由得為京城的武修人數之眾感到震撼。
據《通典》記載“隋氏罷中正,舉選不本鄉曲,故裡閭無豪族,井邑無衣冠,人不土著,萃處京畿……五服之內,政決王朝,一命免拜,必歸吏部。”
可見,自隋朝開始,由於朝廷的政策傾向,就已經使得大量的人口湧入京師之地,形成了早期的城市化。
這一政策和狀況也延續到了隋朝之後的大唐,而曆史上的唐朝,長安城的人口數量也達到了將近百萬之眾。
比較可靠的證據有二。
其一,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在其名作《秋夜聞笛》中曾有言
“天門街西聞搗帛,一夜愁殺湘南客。長安城中百萬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此詩據後人推測大概寫於天寶年間,可見安史之亂前,長安的竟能達到“百萬家”的級彆!
這是什麼概念,一家就是一戶,按照古代平均一戶六口人來算,那就是六百萬人!
而即使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在一眾大唐詩人的筆下,經曆多年戰火、傷痕累累的長安城仍有不俗的人口數量。
譬如韓愈《出門》中的“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賈島《望山》中的“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元稹《遣興十首》中的“城中百萬家,冤哀雜絲管”等句,皆為明證。
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認為詩人的文學創作大多都有誇張的成分,李白一首“會須一飲三百杯”,難道就真的一頓飯的功夫飲三百杯酒麼?
況且,唐朝的詩人歌功頌德自己的京城,故意誇大其詞往多了說,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關於長安城的人口記載,還可以從《舊唐書》的細枝末節中探尋摸索一二。
根據《舊唐書·五行誌》中的記載“唐玄宗開元八年六月二十一日,長安城因雨,興道坊一夜陷為池,一坊五百餘家俱失。”
興道坊位於皇城以南朱雀街東第一縱列第一排坊,它靠近皇城,人口稠密,然而占地麵積在都城中又屬最小。
因此,可以預計長安城每坊平均約八百戶,而全城共一百零八坊,那麼長安總計就有八萬六十四戶。
每戶又按六口人計算,長安城約有居民五十萬人。再加上皇族、宦官、宮女、禁軍、使者、商人、少數民族及其它浮寄人口,總數縱然不達百萬,也應該在八十萬上下。
而蘇鶴很早之前就意識到,這個世界的長安城麵積遠遠不止曆史上的那個京城,前者約為後者的五倍,很重要的一條佐證就是,長安和洛陽本應相距六百五十裡,可在這個世界,東西兩都城之間竟相隔足足三千餘裡!
因此,這個世界的長安城更大,人口也更多一些,根據戶部的文書記錄,現如今的長安城內約有三百萬常住人口。
三百萬人口,拋去老弱婦孺,真正的丁男也就是九十萬左右,竟能征調出來兩萬多個易筋境以上的武修,長安城的雄厚實力可見一斑!
至於女子,基本上都不會有修煉的機會和資格,縱然是世家豪門的貴女,如果有修煉天賦和根骨的話,大概率也會修行儒道或道門。
像公孫瑩這種本人樂於武道修煉、同時家族內部還大力支持的女郎,縱然是女子地位相對較高的大唐,也是極少數的。
嘴裡反複念叨著這個數字,蘇鶴忽然在心裡生出一個想法,若是安祿山沒能墮入魔道突破七境,且叛軍沒有那魔陣的加持的話,恐怕數十萬安史叛軍,都不是這兩萬武修的對手啊!
從懷中掏出《寒霜劍典》,蘇鶴對上官婉兒道
“既然武修已然召集完畢,那現在就開始傳授他們劍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