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武道開局一把剪彩刀!
第347章掌控一界
“諸葛武侯之征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祭之,神則助之,為出兵也。”
“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麵,像人頭以祠,神亦助焉,而為出兵。後人由此為饅頭。”
……
“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這是儒家《事物紀原》與《七類修稿》中對饅頭來曆的記載。
據傳,當年漢末三國之時,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瀘水風浪猖獗,兵不能渡。
諸葛亮麵對此景擔憂不止,本欲親自施法以道術鎮壓瀘水河神,後聽聞以這是南征一戰中逝去的中原、南蠻兵士百姓的亡魂在作祟,由是起了惻隱之心,不忍將這些連進入陰司冥府轉世投胎的資格都沒有的陰靈儘數誅殺,思前想後,決定率大軍親自前往祭奠,以平息亡靈之怨。
南蠻之民自古以來遇到猖神為禍,欲要求神降福懲魔時,都是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波浪平靜,境內豐熟。
而諸葛亮不願用人頭祭祀,妄行殺孽,於是命軍中行廚宰牛馬和麵為劑,塑成假人頭,眉目皆具,內以牛羊肉代之,稱作‘饅頭’用以奠瀘水。
祭罷,果然雲收霧卷,波浪平息,軍獲渡焉,諸葛亮大軍這才得以順利北還。
而這等神跡自然也被萬千南疆百姓熟記於心,自此南蠻國人也不再野蠻地以真人頭祭奠河神,而是習此風俗,改用饅頭充作人頭,以為供奉。
由於“饅”通“蠻”,“饅頭”即意為“蠻頭”,本來的蠻頭之名,也就逐漸成為了饅頭。
這是中原儒家士人的記載,然而還有很多他們沒能記載到的,都如實刻寫在了西洱河小千世界的一排排石刻上。
其實,當年諸葛武侯南征南蠻之時,身為道門九境天樞境的頂尖高修,他很早就發覺了西洱河的端倪,並在排兵布陣、安營紮寨的閒暇之餘,閒庭信步般破除了小千世界的兩界壁壘,進入了西洱河小千世界。
在小千世界中,諸葛武侯千年難逢的絕頂修行根骨和悟性理所當然地得到了西洱河一方天地的青睞,儘管感覺到此人的福緣不是太好,但小千世界還是極為主動地向武侯靠攏了過去。
就這樣,諸葛亮成為了西洱河小千世界的第一位主人。
在小千世界裡,諸葛亮知曉了西洱河的一切辛秘,也見到了實力猶在他之上的神獸玉龍,但他不能一輩子留在南疆之地,在南征結束後,終究還是要回到中原去的。
幾乎沒怎麼猶豫,諸葛武侯就放棄了西洱河一界之主的身份,臨彆之際,他也從未想過要將神獸玉龍帶回中原,借助神獸之力北伐,而是順承天意的將玉龍留在了這裡,繼續守護靈氣之海,等待著傳說中哪一日的到來。
按照武侯本身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一輩子違逆天意的事情做一兩件就夠了,不應再做更多有違天道之事。
而後來心甘情願臣服於漢軍的瀘水河神,也在一次來到西洱河拜訪諸葛亮的過程中,無意間將自己攜帶在身上的一顆饅頭掉落在了西洱河。
故此,西洱河小千世界就將饅頭視為了諸葛亮的信物,這方天地極其渴望有朝一日,西洱河也能如瀘水那般,得到武侯所創的饅頭的祭奠。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西洱河小千世界的的確確是沒有洞天之靈,但沒有洞天之靈不代表這方天地毫無自主意識。
譬如法寶,即使尚未步入孕靈級數,每一件不曾受損的法寶都是有靈的,隻是其靈性大小不足以孕育出一個完整的靈體而已。
一方天地亦然,天地法則本是無情的,但靈性本身就意味著變化二字,因此西洱河雖然沒有孕育出洞天之靈,然而它還是會有一定的接納或是排斥的傾向。
因為諸葛武侯這段曆史的關係,西洱河對於能夠以饅頭投入河中祭奠的人通常會抱有足夠多的好感,後來的龍洱詔君主,正是在一次祭祀儀式中,機緣巧合地親自在西洱河南岸往水中投了十個饅頭,這才有幸成為了一界之主。
蘇鶴此刻東施效顰,自然也選擇了這個手段,在清平官將此事辦妥之後,就獨自一人扛著一大麻袋饅頭來到了西洱河南岸。
南岸的地勢和土地的肥力、整齊程度都遠遠不及西岸,因此南詔百姓多聚集於西岸居住,而南岸則罕有人至,這也正合了蘇鶴的心意。
來到河水南岸後,蘇鶴麵色肅然,一個接著又一個地將人頭大小的饅頭擲入水中,口中則念念有詞,不斷洋溢著對西洱河的讚美之語。
俗語雲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此言果是不虛,在以諸葛武侯所創的饅頭祭奠後,又聽到了蘇鶴“情真意切”的讚美之詞,原本平靜如鏡的河水頓時沸騰起來。
片刻後,一個不大的漩渦出現在蘇鶴眼前的水麵上,蘇鶴會意地一笑,毫不猶豫地跨步邁出,站在了漩渦之上。
霎時間天旋地轉,然而蘇鶴已是先天境的高修,心境清明,雙眼波瀾不驚,絲毫沒有眩暈之感,清晰地看到自己穿過了一道兩界通道,進入了小千世界。
眼前之景與之前相同,依然是那片沙灘,一個小島,島嶼上遍布的石刻,以及島外風平浪靜、一望無垠的水麵。
關於龍洱詔那位君主究竟是如何成為一界之主的,石刻上沒有詳談,但早就知曉離開小千世界辦法的蘇鶴,此時此刻已然猜到了。
那些島嶼上的石刻,應該就是這方天地的法則具象所化,小千世界本身當然不會將如何掌控這方天地的方法記述下來了。
蘇鶴再度走到島嶼中心的井口邊緣,與上一次不同的是,他並未將島嶼外的水域裡的水捧來倒進井中,而是直接伸手從井裡撈了一巴掌的水,仰頭飲入咽喉之中。
下一刻,一道莫名的窺視之感驟然襲來,蘇鶴很明顯地感覺到,有一種力量在探測他的根骨、悟性和福緣。
少頃,似乎是這方天地認可了蘇鶴的資質和心性,那種窺視感赫然一掃而空,而井中則飄出來了一顆晶瑩剔透、散發著陣陣水影的珠子。
蘇鶴伸手握住珠子,頓時一股龐大而複雜的記憶和信息湧入腦中,如仙人灌頂般迅速被蘇鶴所煉化掌控。
當他睜開眼時,已是一界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