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
天琴曆年3月9日晚,陳遊疾坐“格裡菲斯大劇院”裡,心情非常緊張,同時又充滿了激動。
在大劇院內,此刻人頭攢動,燈火輝煌。上百道柱光、底光和流動光連續投射著,從不同角度將宏偉氣派的頒獎舞台照耀得明亮。
“各位來賓,現在進行的是哈普星第一百八十三屆‘本傑明藝術獎’頒獎禮”,主持人卡普蘭有意識的頓了一頓,“相信各位都和我一樣,非常想知道本年度‘本傑明繪畫大獎’花落誰家。”
台下的大牌明星、收藏夾和眾多繪畫藝術家們此刻變得非常安靜,隻能偶爾聽見零星的輕微咳嗽聲。
經過層層的專業選拔和投票選擇,今年入圍大獎的三幅作品分彆是來自怪才丹尼爾的印象派作品《墳墓》、來自大師科隆的新古典神作《我們的空間》,以及來自神童陳遊疾的透視主義作品《星空下的椅子》。
丹尼爾的《墳墓》來自於偶然的靈感,以心理變化和夢境來表現超現實主義藝術對象,作品有種將繪畫從傳統影像藝術中解放出來的力量,讓無數鑒賞家驚歎。
而科隆的《我們的空間》無論是空間結構、色彩、線條還是描繪手法,都堪稱絕佳,整體感覺生動、親切,評委團給出的提名評語是“當代繪畫藝術的巔峰之作,繪畫語言教科書般的作品”。
至於最後一幅陳遊疾的《星空下的椅子》,作品充滿了虛無感,將審美讓位於零散與碎片,具有強烈的抽象色彩,整個畫作看起來讓許多普通人驚呼“看不懂”,卻讓無數專家拍案叫絕。
主持人的話音剛落,台下已經開始竊竊私語。“我猜丹尼爾會獲獎,他的作品很有力量感。”“我覺得科隆的更好,受眾麵更廣,藝術手法已臻化境。”
“也許吧,你怎麼看陳遊疾的作品?”“有革命性的繪畫突破,但他還是個十六歲的孩子,應該不能把大獎頒給他吧。”“我也這麼認為……”
主持人卡普蘭清清嗓子,用充滿磁性的聲音宣布“今年的本傑明繪畫大獎的第三名是,科隆的作品《我們的空間》,恭喜科隆!”
現場掌聲雷動,中間夾雜著少許嘩然。眾人都知道今年競爭激烈,但沒想到在往屆能夠以絕對優勢奪冠的《我們的空間》居然隻拿到了第三名,因此驚詫不已。
不少人更是小聲抗議,懷疑主席團的評選存在黑幕。不過這種喧嘩很快停止了下來,因為卡普蘭的聲音再次響起,勾起眾人的期待。
“接下來,我們要宣布的是第二名的作品。沒錯,那就是備受大家喜愛的,丹尼爾的傑作《墳墓》!”
緊接著,卡普蘭高亢的聲音在大廳內響起“本年度的最終冠軍是來自陳遊疾的作品《星空下的椅子》,恭喜陳遊疾!恭喜陳遊疾!”
大跌眼鏡的結果!一個年僅16歲年輕的少年畫家不僅進入了本傑明繪畫大獎的最後環節,更是擊敗兩大傳奇畫家,將最高獎項收入囊中。
台下登時議論紛紛,不少人開始退場。而擁有眾多粉絲的丹尼爾的團隊中,對偶像與最終冠軍失之交臂非常不滿,發出了陣陣口哨和噓聲。
16歲少年陳遊疾此刻沉浸在巨大的激動之中,心跳加快,呼吸急速,拿著獲獎感言紙張的右手也在不停發抖。
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頒獎禮,從七點鐘開始到十點鐘,整整三個小時的緊張、期待、擔憂以及興奮,在此刻終於達到了。
卡普蘭沒有理會下麵的噓聲,而是麵對觀眾繼續念出了主席團的評語。
“《星空下的椅子》這幅作品以不含感情的繪畫手法,放大了日常事物的特性,結合充滿透視色彩的背景,造成了異乎尋常的美學背景和心理效果。”
“這是一幅值得稱讚的劃時代作品,我們很慶幸我們沒有錯過這樣的一幅作品,我們更慶幸哈普的繪畫藝術後繼有人。”
半小時後,陳遊疾起身,興奮的離開格裡菲斯大劇院。他穿過擁擠的人群,不停的為兩邊瘋狂的粉絲簽名,和她們一一握手,直到安保人員把他護出通道。
“陳先生,作為最年輕的本傑明大獎得主,您說幾句吧!”一個記者衝上來問道。
陳遊疾笑笑,說道“謝謝大家的支持。我心裡很平靜,沒什麼多說的,希望以後能夠有更好的作品,回饋大家吧!”
“陳先生,您這次逆襲了兩位大師,這裡麵有什麼貓膩吧?”另外一個記者充滿惡意的問道。
陳遊疾停下了腳步,憤怒的看著那人。他正要開口,就聽見了另外一個聲音。
“這不是逆襲,他根本就是少年天才。他是我見過的最有天賦的奇才!”一個長頭發的男子走了出來,此人正是鬼才丹尼爾。
丹尼爾指著那個記者說道“我知道你是誰。以後我不會拒絕你的任何采訪,他也不會。”
那個記者意識到,自己在這個圈子將沒有未來,頓時一臉鐵青,錄音筆也調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