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我們去了這市裡最豪華的酒店,雖說是最豪華的,但跟我渝市的酒店相比,不管是硬件設施還是服務都有點差距。
點菜時我得知這家酒店有套餐,於是我點了個最貴的套餐,總共是一萬八千八,這讓馬超和林玉一臉的驚訝,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吃飯期間聊天時,林玉給我說了一個關於她同學的故事,也因為這個故事,我開始接觸了真正的所謂的“修道”,具體容我慢慢道來。
林玉的這個同學在這裡暫且稱呼她為小花,小花這人在高三被診斷出“精神病”,輟學在家半年後的一個晚上睡著後就再也沒有醒來。
小花的患病曆程要從她十歲時的某個晚上做了個夢開始,夢中她是個十八歲的男生,我們這裡稱呼夢中的小花為小齊。
從小花的第一個夢開始,他的這個夢就像連續劇一樣,幾乎就沒有中斷過,隻要晚上睡著,準能接上昨晚的夢繼續開始。
小花晚上睡著後,夢中小齊的狀態是早晨睡醒了,小齊晚上睡覺後,現實中的小花正好是早晨醒來,周而複始不間斷。
小花十五歲時,夢中的小齊二十三歲,開始娶妻生子,這五年的時間,現實生活和夢中是一樣的,“兩個人”都在成長,白天和黑夜完全是兩個人的人生。
慢慢的,小花就成了精神病患者了,因為她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小花還是小齊。
如果小花和小齊是同一性彆還算是好一點,但他倆不是同一性彆,夢中的小齊結婚生子扮演父親的角色,現實的小花讀書上學扮演一個乖乖女的角色,我想這種情況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時間久了都會成精神病。
由於我知道這個故事時,小花已經去世了,我無法得知小花在夢中“扮演”小齊時有沒有抗拒的心理狀態,同樣我也無法得知小花到底是想“扮演”小花這一角色還是想“扮演”小齊這一角色。
當時我認為小花是想“扮演”小齊這個角色,因為小花在高三輟學後就再也沒有醒過來,估計是徹底融入了小齊這個角色。
但後來我將這個故事告訴博舟後,博舟卻給出了另外一個答案,博舟的回答是小花之所以睡著後沒醒來,是因為夢中的小齊估計是發生了什麼意外去世了。
博舟說小花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可能是她在十歲時因為偶然的原因,進入了“修道”人追求的“入虛空”的狀態,但也正是因為偶然的原因,導致她“入虛空”後無法“把自己拉回來”,使得現實中的她和“虛空”中的他成為了一體。
這種問題在現實中普通人身上很少出現,但在一些“修道”者身上出現很頻繁,這也就是為何一些“修道者”修著修著就瘋了的一個原因,這隻是一個原因啊,不是唯一一個原因,“修道”這條路很難很難,倒在“修道”這條路上的“修道者”不計其數。
我在前文中很多次提過一些“修道”,但我是從宏觀角度在寫,沒有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寫,因為不從宏觀了解何為“修道”,那麼寫出可操作性的修道方法就是在害人。
因為“修道”聽起來很難,但真正操作起來卻是很簡單的,也正是因為操作簡單,這會造成很多很多人在“修道”時出現各種問題,輕則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不事生產成為現實中的廢人一個,重則會精神失常,成為精神病患者。
現在我覺得可以初步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寫一寫“修道”,權當讀者們了解一下何為“修道”,真正“道”中的狀態是咋樣的?
寫修道之前我先寫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動物成精。
我們人和彆的動物最大的區彆就是魂有沒有“靈”,有“靈”才叫靈魂,沒有靈隻能叫魂。
“魂”是生命的本源,隻有“魂”而沒有“靈”,那這個生命體的一切行為活動皆是生存的本能,而有魂有靈的生命體的一切行為活動是在生存的本能上添加了各種的主觀意識,哲學上把這個叫“主觀能動性”。
“靈”是修得大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我們從出生那刻起已經有了“靈”,但彆的動物是沒有“靈”的,所謂的動物成精其實就是修出了“靈”。
動物如何能修出“靈”呢?其實就是兩個字—“模仿”,有些動物跟人待的時間久了,慢慢就會出現“類人化”的舉動,其實這就是“模仿”的表現。
話又說回來,即使模仿的再像,也是很難修出“靈”,究其原因是“壽命”二字,因為從模仿到修出“靈”,這中間需要的時間是很久很久的。
動物成精需要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必須是哺乳動物,因為哺乳動物是地球經過億萬年演變的結果,也可以說是現在地球生命體的最高形態;第二個條件是常態接觸人;第三個條件是壽命夠長。但可惜的是能長時間跟人接觸的或者是生活在人類活動範圍裡的的哺乳動物的壽命都很短,這就導致動物成精很難,但很難不代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