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小牧場!
越發邪門的天氣,竟然讓河灣地這裡再次降溫。
這都過完年了,沒想到今年比去年還要冷,每天在外麵清理積雪的人,都被凍的夠嗆。
可清理積雪的工作不能停,誰知道這詭異多變的天氣,會不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升溫?
麵對這些未知的因素,元晟可不敢有絲毫鬆懈,每天都跟著大家一起清理積雪。
如果不把周圍的積雪,都給清理乾淨,到時候積雪融化,積雪融水依然會流到居住區這裡來。
西域地區的大漠之中,很少會碰到這麼大的雪,可河灣地這裡,連著兩年都是如此大雪,而且,今年比去年下的還要大。
去年開春之後,積雪融化,整片胡楊林都變成了一片澤國,到處都是積雪融水。
沙地的劣勢實在是太過明顯,根本就無法過多的蓄水,那麼多珍貴的淡水資源,隻能被浪費掉。
去年夏天跟秋天,胡楊林外麵的田地周圍,開挖了那麼多人工引水渠,也有儘量多存水的目的!
如果到時候積水太多,元晟也是準備好了柴油機跟水泵,儘可能的把這裡的水,抽到胡楊林南麵的開闊地裡去。
明明胡楊林南麵的地勢,更加的平坦,而且按照測量,那麵的海拔明明比北麵低,可河水卻是一直在往北流。
河灣地這裡,有太多太多反常的地方,根本就無法解釋,這也是元晟不打算離開河灣地的原因。
因為在河灣地這裡,元晟本能的感覺到更加的安全踏實,他相信自己的身體本能感覺。
在現代社會的地圖之中,河灣地這裡是一片環境惡劣的荒漠,而且這裡的河流早就消失了,屬於生命禁區的那種。
元晟專門查過,現代社會裡的河灣地地區,極度乾旱,除了大風過後,偶爾露出來的乾枯胡楊,剩下的除了黃沙還是黃沙。
可現在的高昌這邊,河灣地這裡依然還是生命樂土,水源充足,胡楊林依然生長旺盛。
從大漢到大唐,直至宋初,中原王朝對西域地區的影響,一直沒有中斷過。
可從矬宋開始,中原王朝對西域地區,就逐漸失去了影響,就連史書的記載都時斷時續,甚至是一筆帶過。
就是如此寥寥幾句的記載,還不能確定是否真實,因為矬宋跟野遼的記錄,相互之間都無法準確的印證。
像河灣地這樣,地處大漠深處的小小綠洲,本來就不怎麼起眼,再加上遠離中原地區,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文字記載留下來過。
河灣地的曆史,那完全就是一片空白,後世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在這茫茫大漠深處,曾經還存在過一片綠洲。
至於說河灣地的氣候惡化,河流消失的具體時間,那更是無從考證。
真有一天河流消失了,如果那個時候元晟還在這裡的話,他會毫不猶豫的離開這裡。
隻是如今的河灣地,怎麼看都不像是要消失的樣子,而且這裡的綠洲還在不停的向外擴張。
按照如今的發展趨勢,河灣地在短時間內,完全可以發展成一個超級大綠洲。
充足的水源,不但可以讓胡楊林繼續向外擴張,元晟還合計著,今後多種一些其他經濟樹種。
比如說棗樹,比如說果樹,還有葡萄藤,這些都是經濟樹種,可以在河灣地這裡大規模種植!
高昌這個時代,吃飽肚子才是硬道理,能夠果腹的,都是最有價值的。
物資極度匱乏的時代,吃的穿的用的才是第一位,能夠生存下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家裡根本就沒有餘糧。
彆管是中原地區,還是北方的大草原上,以及在西域這裡,所有的底層老百姓都一樣,生存下去才是他們的第一目標。
連飯都吃不上,永遠都不知道明天跟死亡哪一個先到,朝不保夕都不足以形容當下的殘酷現實。
所以,元晟第一個想到的,永遠都是最實用的。
商隊的交易目標,肯定跟底層老百姓沒有任何關係,他們是為了那些權貴階層服務的。
不管是玻璃製品,還是茶葉,或者是其他的現代工業製品,那些都是賣給權貴階層的物品。
因為底層的老百姓,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購買力,所有的財富,都集中在那些權貴階層手中。
西域地區的環境,特彆是大漠深處的河灣地這裡,周圍的環境相對來說比較惡劣。
但是因為這裡水源充足,栽種經濟樹種,效益肯定很明顯,比如栽種棗樹就非常合適。
現代社會裡的棗樹品種,很多都非常適合種植,特彆是西疆大棗這樣的優秀品種,就是小棗,那也是非常不錯的優秀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