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李斯隻是一名河渠令,年秩不過數百,但已胸懷大誌,不過那時李斯是呂不韋的門客,推崇的非是荀學之中的法治,而是《呂氏春秋》中的王道。
甚至用此來推銷自己。
不過。
那時他喜《韓非子》,惡《呂氏春秋》,所以李斯並沒有如願得到重用,直到後麵《諫逐客書》,李斯這才開始顯於人前。
也是那時。
李斯舍棄了《呂氏春秋》,拾起了商君法製。
歧路在前,本誌各斷。
嬴政還記得當時李斯說的話。
李斯說“秦王之誌,若在強兵息爭,一統天下,則商君法製勝於《呂氏春秋》。秦王之誌,若在做諸侯盟主,與六國共處天下,則《呂氏春秋》勝於商君法製。”
李斯這話是當著呂氏門客說的。
這也意味著,李斯跟呂不韋的門客徹底決裂。
也是從那時起,李斯開始得到重用,從一名小令,一步步晉升到了現今的廷尉。
嬴政道
“李斯的字很是不凡。”
“有一種令人無言言說,卻又能真切感知的神韻。”
“蒼勁如鐵勒銀鉤,秀美如山川畫卷,工肅如法度森嚴,等你日後見到李斯的親筆字,你就能知道何為華夏文字之美。”
秦落衡搖頭道
“文字瑰麗,但對我而言,沒有多大意義。”
“秦篆要的不是華麗,而是實用,李斯的字再壯麗,但非是常人能寫出的,一味誇讚李斯的文字,反倒是舍本逐末,讓人誤以為李斯是因文字出彩而受重用。”
“上行下效之下,人人皆以文字瑰麗為榮,反倒失了文字本來的意義,也讓習字變成了各方爭奇鬥豔的角鬥場。”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之旗幟也。”
“方塊字在,華夏文明恒在!”
“過度在意文字書寫瑰麗與否,本就不合時宜,可以欣賞,但不用過度誇耀,端正、工整才是書寫的首要要求。”
“也是唯一要求!”
嬴政曬然一笑,點頭道
“說的不錯。”
“秦人就當以務實為主。”
“過分追求華麗精致,反倒是落了下乘。”
嬴政並未在這上麵多說,話題一轉,問起了秦落衡的功賞,問道“我記得你獲爵時應得的田宅還沒分發下來,你準備把這田宅放在何處?”
秦落衡遲疑了一下。
說道
“那裡都行。”
“不過,我能不種糧食嗎?”
嬴政蹙眉,問道
“為何?”
“大秦的田地就是用來種糧食的。”
秦落衡猶豫道
“我覺得有點浪費。”
“我想用這一百畝田地,種點其他的。”
“長吏應該也知道,大秦經常食用的蔬菜就那‘五菜’,葵菜、藿菜、薤、韭菜、小蔥。”
“當然還有瓠瓜和香瓜。”
“除此之外。”
“就隻有野菜,不過野菜主要是苦菜,正如詩經裡麵所言‘采苦采苦,首陽之下’,這苦菜的苦味可想而知,若非實在沒有吃的,民間也不至於去吃這種苦菜。”
“我能理解朝廷讓民眾種糧食的想法。”
“戰時缺衣少糧,的確當以種糧食為主,田間種菜也隻能種那些量大管飽,一年多熟的葵菜,但現在天下安定了。”
“是不是該做出一些變化?”
“大爭之世,一切以戰爭為主,的確不能輕易做改變,因為沒人預知這些改變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但現在我覺得時機成熟了,也該去主動做出一些嘗試和改變。”
嬴政漠然。
秦落衡繼續道
“改變什麼時候都很難。”
“但一直一成不變,就能永遠正確?”
“我不這麼認為。”
“長吏可還記得前麵吃的青蔬。”
“那也是一種野菜!”
“民間幾乎沒人種植,但我發現,那種小白菜的產量,未必就比五菜的產量低,而且口感明顯是優於五菜的。”
“除了小白菜,還有蓴菜、冬瓜、茭白、蘿卜等等。”
“民以食為天。”
“戰時有戰時的做法,太平時有太平的做法。”
“我並不奢望官府能大規模推廣嘗試,隻想朝廷能準許我在我個人的田地上做一些嘗試,若是成功,民間也就多了一些蔬菜,若是失敗,不過是從頭再來。”
“稅賦我照交不誤!”
“始皇立國以來,一直銳意革新。”
“大政上動作不斷,但我覺得並不全麵,大秦海納天下,不當隻盯著朝野,也應當關心一下民間疾苦,改善一下民間的衣食住行。”
“而食最簡單!”
“可以。”嬴政突然開口道。
秦落衡一怔,很是驚訝道“真的可以?”
嬴政點頭道“你的建議不錯,但隻準在個人田地裡試行,每年稅賦必須足額上繳,不能拖欠,若是不能足額繳納稅賦,嘗試就隻能到此為止。”
“另外。”
“你種的每種蔬菜都必須上報,收成的時候,也必須由官吏來清點,若是連續數年收成不佳,達不到你說的優於五菜的產量,你的嘗試也必須及時中止。”
“你可想清楚了?”
秦落衡起身,恭敬的作揖道
“多謝長吏成全。”
嬴政說道
“朝廷非是禁止做出嘗試。”
“但要有度!”
“不然大好的田地豈不是浪費在那了?”
“說到田地。”
“你對大秦現有的田製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