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幾”字灣最頂上那一橫,曆來都是可耕可牧的富庶區域。
遊牧民族占據這裡,就有了窺測中原的底氣。
中原王朝占據這裡,即能做到不教胡馬度陰山。
在大部分時候,西夏和遼國各占此地的一半,也有少數時候被西夏給全占。
不管一半,還是全占,整片區域都歸黑山威福軍司管轄。
西夏極盛之時,威福軍司的兵額為——七萬!
沒辦法,必須有這麼多士兵,否則被遼國攻占此地,就能南下直取西夏國都。
當然,常備軍很少,因為養不起太多。
平時種地或放牧,不給軍餉。
戰時則抽丁打仗,要給行糧。
每個年滿15歲的西夏男子,自動成為男丁。
兩丁抽一人為正軍,朝廷會給每個正兵,發一匹戰馬、一匹駱駝。戰馬和牲畜隻發一次,如果死了或丟了,士兵自己想辦法補充。平時也自己養戰馬,西夏官府概不負責。
挑選正軍之後的剩餘男丁,戰時要被抽為負擔。
也就是在戰爭時期,15歲以上的西夏男子,要麼做正兵,要麼做負擔。
原則上全民皆兵,實際上看糧草有多少。
一個正兵,一個負擔,組成一抄。
抄,就是西夏最小的軍事單位。
……
威福軍司有三位主官,一個都統軍、一個副都統、一個監軍使。
此時此刻,副都統被韓世忠圍在天德軍城內。
都統和監軍,則率援兵從西而來。
並且西夏不止有這兩座城,沿途還有大量的礙城。也就是眾多軍事堡壘,遼兵、金兵如果殺來,附近農牧民可快速躲進城堡。
韓世忠從包頭殺來的一路上,便遇到了兩座礙城,全被他直接繞過去。
步兵不要,火炮不要,韓世忠如此急行軍,目的無非是讓西夏不能從容聚兵。
他已經達成了目的,西夏威福軍司轄地,被韓世忠切成了兩大塊:援軍兩萬多人、城內約兩萬兵。
被他繞開的兩座城堡,裡麵還藏著千餘人。
不是說總兵額七萬嗎?
那是西夏極盛之時,而且現在倉促聚兵,能聚齊四萬多人已經很不錯了。
“都統,十裡外發現明軍偵騎!”
“再探。”
威福軍司的都統叫李全祿,宗室出身,論輩分是李察哥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