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基地倒是有一些槍,不過不同於第四層的起源實驗室,那裡因為有很多重要的儀器,所以有環境維持係統,大多儀器維護的不錯。
但是放置在二層的槍械就不一樣了,已經被基地內的濕度腐蝕,估計就算有子彈就算能開不炸膛就不錯了,維修等於重做。
不過以太粒子倒是可以對其進行翻新,不過需要找到槍械的設計圖,亦或者找一個對槍械極為了解的研究員,而且子彈問題也需要解決,外殼材料倒是有辦法,就是火藥的製備需要花費一些精力。
臨城尷尬的笑了笑,“您太看的起我了,我的國家沒辦法用合法渠道購買武器,我顯然也沒辦法去國外買槍,那需要一些麻煩的手續。”
“你可以試試去二戰戰場上撿槍。”特斯拉調侃道,“運氣好,說不定可以撿輛坦克回來。”
門捷列夫抬眉,“二戰?”
特斯拉頷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比一戰規模大好幾倍,波及歐洲,亞洲,非洲,太平洋地區,源自世界的經濟危機激化內外矛盾,以及兩大政治軍事集團形成。”
“死去了很多人啊。”愛因斯坦目光深邃,“好在,最終還是獲得了勝利。”
門捷列夫略顯凝重的頷首,他死於兩次世界大戰之前,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不知曉戰爭的慘烈。
在場的科學家表情都不太好,這是一個沉重的問題。
在場的幾人都是反戰人士,就單以愛因斯坦舉例,1914年4月,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8月,即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他雖身居戰爭的發源地。生活在戰爭鼓吹者的包圍之中,卻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
9月,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在這個組織被宣布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轉入地下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決參加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
10月,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zy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
在“宣言”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麵簽了字。
當征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宣布“歐洲必須聯合起來保護它的土地、人民和文化”,要開展“聲勢浩大的歐洲統一運動”,這份宣言在洪堡大學教職員工中傳閱甚廣,簽名者卻隻有四人。
然而,人類唯一的曆史教訓就是忘記了曆史的教訓。不滿十年,nazi席卷德國,德國學者集體嚴重腦震蕩,忘卻前朝舊事再次緊跟“元首”。
當愛因斯坦挺身反擊nazi時,許多科學家居然認為他“過激”,那時連勞鶴都對愛因斯坦說“想成為nazi的人畢竟是少數。”
1933年3月10日,剛剛奉還德國國籍的愛因斯坦在美國宣布“隻要我還可以選擇,我將隻在具有政治自由、寬容和所有公民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國家停留……德國目前不具備這些條件!”
聽著幾人討論二戰,普朗克苦笑了一下,nazi橫行德國,荼毒歐洲,他們這些沉默怯懦的德國知識分子難辭其咎。
愛因斯坦似乎察覺到了身側這個多年友人的異樣,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科學不應該被政治所裹挾,但隻要研究科學的是人,就難以逃脫那些掌權者的肮臟政治”
愛因斯坦雖然鄙視德國科學家的懦弱,但對於自己這位友人的行為,他卻能理解。
他相對理想化,而普朗克則更加現實,德國,是他的家,他的家人與朋友都在那裡,nazi的迫害是相當可怕的事情,普朗克無法為之冒險。
事實上,愛因斯坦自己也因為反對nazi被學校開除,他太太羅愛莎及兩個繼女均遭警察嚴厲盤查,柏林住宅被搜查,銀行存款、保險箱、遊艇和卡普特木屋被充公,如果不是他走的快,可能就要遭受nazi的迫害了。
相比於其餘沉默的科學家,普朗克至少還為了保護猶太學者而去找“元首”求過情,雖然是熱臉貼冷屁股,被幾乎以驅逐的方式趕出了元首府就是了。
“我過去一直在嘗試為我們的沉默辯解,覺得當時的nazi像一陣狂風橫掃整個國家,我們束手無策,隻能像風中之樹般聽憑擺布。”
普朗克的目光深邃。
“但正如康德《實踐理性批判》中那句擲地有聲的名言一樣——良心,就是我們自己意識到內心法庭的存在!
我不如勞鶴,我不過是個對權力納頭便拜的普通知識分子罷了。”
臨城看著普朗克,這位德國的牛頓,191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量子論先驅,威廉皇家學會會長,德國科學界深孚眾望的偉大領袖。這位學養深厚的貴族教授溫文爾雅,平易近人,贏得上至德皇威廉二世、下至引漿賣流之徒廣泛愛戴。
他留給人類的財富是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無可比擬的,他足以挺直腰杆直視任何一個人,但此刻,卻看上去那麼的卑微。
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錯誤的人是誰,是什麼。
“都過去了。”臨城道,“nazi掀起的火焰已經熄滅,人類不能遺忘曆史,但卻也不能隻顧曆史,未來還有很久,我們應該向前看,”
幾個科學家點了點頭。
“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搞清楚以太粒子穿梭時空的真正原理,以及是否會消耗能量。”愛因斯坦道。
“即使以太粒子穿梭時空的方式比較巧妙,無需消耗龐大的能源,也不可能毫無消耗,以及,對於從不同的時空攜帶物品對於時空是否有影響,所以,從過去攜帶大量物資的事情,我建議還是從長計議,先購買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資就好。”
“確實如此,還是謹慎一些比較好,二戰太危險了,而且,如果對付那頭細齒熊,槍械或許並不是最好的辦法。”特斯拉低聲輕喃。
“它遭遇過人類,身上有多處槍傷,它既然對人類那麼敏感,應該會對火藥也會有所警覺,尋常熊類的嗅覺是狗的數倍,火藥的氣味有特異性,並不妥當。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用一些比較原始的武器或許會有奇效,比如說,弓箭。”
“再怎麼說,槍都應該比弓箭好用吧。”臨城說。
“北極熊的嗅覺是人類的七倍,可以嗅到在32公裡以外燒烤海豹脂肪發出的氣味,能在幾公裡以外憑嗅覺準確判斷獵物的位置。
如果你持槍,根據火藥味的特異性,那熊能在十公裡內就能察覺到你的進入,要是順風就更厲害了。
而如果被那頭熊察覺,就等於說被它掌控了主動權,它可以根據敵人的數量以及力量來考慮躲藏亦或者捕獵你們。
你們就成了獵物。
隻要是獵食者,如何以最高效的方式獵殺動物是它們所首要思考的,貓科動物學會了伏擒,伏下身躡手躡腳的靠近動物,然後以爆發力瞬間撲到獵物。
即使是群居動物比如鬣狗以及狼,他們也會耐心的計劃、觀察、等待時機,然後在你最疲憊且虛弱的時候進行圍獵。
現如今絕大多數的熊都是植食性,亦或者吃蜂蜜以及捕魚,所以熊進化出了強大的捕魚技巧。
而北極熊,則為了方便獵殺動物,則將皮毛進化成了白色。
細齒巨熊無疑是肉食性生物,但它沒有保護色,也不是群居動物,說明它們也同樣有著類似於伏擒的能力。
雖然它的身長有近四米,但肩高也不過兩米,森林灌木濃鬱,它如果伏下身,六十米外,人類甚至無法用肉眼察覺。
而六十米之內,普通熊類的時速在五十五公裡,在短距離的爆發速度甚至遠超最頂尖的奧運冠軍,幾秒內就能到達你的眼前。
細齒熊的速度你們應該都看見了,它的四肢細長,爆發力隻會更強。
而且,就算你發現了,以森林的能見度,人類的瞄準距離實際上就隻有五十米到二十米。
在這幾秒內,頂著一頭遠古巨獸向著你衝來的壓力抬以最快的速度槍射擊,並且還必須得射中頭部以及肺部等致命部位。
這即使是一個頂尖的獵人都做不到,更何況一群普通人?
永遠不要小巧這些獵食者,持槍死在這些動物手裡的人類不在少數。
如果你持有弓箭,隻要氣息隱秘得當,你就有時間去挖掘陷阱,並且爬上樹木在獸道守株待兔。
從獵物變成了獵人,即使弓箭技術不好,但也至少有時間給你做出準備瞄準跟調整心態射擊。”
臨城點頭,“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