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跟她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樣!
平安鎮上最大酒樓的東家娘子,整日打扮的花枝招展,眉毛如同毛毛蟲,嘴唇血紅血紅,頭上更是一片金銀燦燦,太陽底下都晃的人睜不開眼。
在崔氏心裡,商人婦都該是那般行頭的。
反觀崔氏,頭上梳了整齊的朝雲明月髻,隻帶了兩根樸素的銀步搖,隻是那步搖做的十分精巧,垂下來的珠穗一個個晶瑩剔透,一看就不是凡品。
方氏局促地接話。
“親家嬸子客氣了,我二弟妹可是個好的,自打進了家門,還多虧她提點,要不家裡哪能有這麼多進項,我們全家喜歡她還來不及呢!我做的那些都是應該是,當不得嬸子這番誇獎。”
這嬸子叫出口,方氏也總覺得不太得勁兒,二弟妹的阿娘,應該和劉氏差不多的年紀,可卻顯得比她婆母年輕了不止十歲!真說起來,看起來和她年紀差不多。
二弟妹模樣兒俊俏,原來是隨了她娘。
杜老爹誰說的?我家乖女明明是隨我多些!
“行啦,她什麼德行我還能不曉得?總之,平日裡多虧你幫襯著,嬸子我這心裡有數呢!”
崔氏拍拍她的手,催促道,“趕緊進去看看吧,後院還有休息的屋子,我讓人給你們收拾好了,若是晚上回不去,也好有個睡覺的地方,你進去看看合不合意,缺什麼隻管跟嬸子說。”
何家人聽說這鋪子是個位置不太好的,可到了地方才發覺,位置好不好那也是有對比的。
這鋪子的位置,若是跟街道中間位置的珠寶鋪子相比,確實要差些。可若是繼續做布料的買賣,那還是不錯的!
臨近街道出口的位置,人流量本就大。
後頭便是坊市入口,內裡便是坊間了。他們的蚊帳買賣,主要受眾是坊市中小有資財的居民,這樣說來,這位置已經很不錯了!
何家人這才知道,親家在選擇店鋪的時候,也是用心了的。
方氏順著崔氏的指點,進了後院,不禁驚訝地長大了嘴巴。
艾瑪,這哪兒是個鋪子呀,這還帶宅院的啊!
後院是個四四方方的小院子,院中有一條石頭鋪就的甬道連著房間,倒沒有廳堂之類的,而是一排三間外帶東西兩處耳房的屋子。
院子正中有一口水井,水井西側是廚房,是半開放似的,周圍圍著半人高的青磚,內裡空間也不小,有一口三眼灶,估計是以前人多,用來炒菜、煮飯、熬粥都可同時進行。
如同崔氏所說,都已經被打掃的乾乾淨淨,褥子鋪蓋也都準備妥了,當下便可以入住了。
方氏心裡感動,親家嬸子真是個妥帖細致,是真心為了他們好的,看來以後還要對二弟妹再好一點兒,要不可怎麼還的清……
何家兄弟已經開始布置了,王平安跟夥計阿城也跟著忙碌。
阿城不是彆人,就是當初送何大郎他們回村的家丁之一,知道是小姐這邊尋人,他便毛遂自薦過來了。
旁人不曉得小姐的性子,道聽途說的多,他有幸接觸了幾次,才知道完全不像是旁人口中的樣子,對他這樣一個普通的小家丁來說,這可是一次難得青雲直上的機會。
前頭鋪子的貨架、展示櫃子都一應俱全,他們隻需各類蚊帳按照顏色及款式分開即可,為了方便展示,何三郎還在店裡支了四腳木架,將蚊帳給支棱開,這樣方便觀看,也更加形象生動。
按照杜蘭月的想法,用架子床做模具,展示起來會更好,可這樣造價就太貴了,公婆恐怕也不舍的,隻能做罷。
若是以後到了京都,有了自己的店鋪,自然是要好好規整一番的,如今便隻能湊合了!
收拾完畢之後,眾人謝絕了杜家夫妻的挽留,隻留了夥計阿城看店,便匆匆回了何家村,原因無他,剛才杜老爹聽人說,府試的捷報馬上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