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又按照約定,將糧食按人頭分了給他們。
牛老三十分得意,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自己可算是揚眉吐氣了!帶上十幾個人,浩浩蕩蕩地背著包袱,往相反的方向出發了!
村民看到他們走遠,心裡鬆了口氣,日防夜防家賊難防,這些個癟犢子走了也好。當然,也有人心裡琢磨著,是不是往回走上到官路會更好?
何二郎這幾日正在研究連發弓弩的構造。
如今,弓弩算是做好了,雖然射程有限,但終歸是成功了。下一步自然就是如何提高射程和增加連發功能。
若是遇上野獸,一根根地放上去,多耽誤事兒呀!
雖然沒有杜蘭月的指導,但他也很快畫出了弓箭盒雛形。
見媳婦在旁觀看,何二郎道,“這盒子能放箭矢,不過隻能三連發。”
杜蘭月不由誇讚,“想不到二郎還有如此本事,這弓弩材料簡陋,能連發三枚已經很棒了!”
何二郎修長的手指在弓弩的弩臂跟箭盒上翻飛,嘗試著更好的角度,聽到心上人誇獎,嘴角輕微上揚。
嗬,男人的自尊心。
“二弟妹,這土旮瘩怎麼吃?多出來的怎麼處理?”何大郎走過來問道。
村民挖了不少的土茯苓,陸陸續續運到營地,這會兒便等著下鍋吃頓飽飯了。
杜蘭月拍了下腦門兒,是她給忘了。
忙道,“大哥,這茯苓隻要煮熟就能吃。剩下的可以煮熟切了曬乾,如果來不及曬乾也沒關係,能放。”
何大郎一聽就明白了,轉身便同村人們說了。
知道這是能吃的東西,味道也不錯,又聽說可以長期存放,村人們哪裡舍得一下子都吃了。隨手摘了樹葉子將土茯苓上頭的泥給擦掉,擺放在日頭地裡曬著。
秋日的午後,陽光斜斜撒入樹蔭,在地上盛開萬點碎光。
不多時,營地上空升起一股股炊煙,鍋子裡、瓦罐裡的水咕嚕咕嚕沸騰著。
杜蘭月斜身躺在打開車窗的棚子內,若不是地點不對,還真是有了歲月靜好的味道。
她有歇午覺的習慣,何家乾活的人多,此刻又不用著急趕路,幾個娃兒興奮地睡不著,圍在車廂周圍玩耍。三郎跟珍娘、阿桃也能幫忙做飯,反倒是用不著她了,如此她倒是有時間將空間裡的人參整理一番。
何二郎、何三郎幫忙挖出的人參年份兒最長,何二郎等人不會收拾,隻說是讓她自己收好,莫要讓人看見,就算是家人也暫時要守口如瓶,對著彆人就更不能說了!
倒不是他不相信村人的純樸,而是財帛迷人眼。
古往今來,對人性的考驗十之八九都是要令人失望的,索性便不去試探好了!
杜蘭月也明白夫君的想法,隻她將這人參與空間裡幾十年份的調換過來,如此可以再埋在土裡長著,何二郎兩兄弟應該看不出來吧?
村人對煮透的土茯苓讚不絕口,菜婆也笑得見牙不見眼,沒想到這東西看起來磕磣,摸起來也硬的很,可煮熟了竟然還挺好吃的。
像她這種年紀的老婦人,大都牙口不好,就算吃野菜都塞牙,吃這個倒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