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如今人多,房子少。除了老兩口帶著兩個小的睡,其他的都是男女分開的。
珍娘幾個將鋪蓋鋪好,炕也被燒的熱乎乎的,幾個人高高興興地躺在被窩裡感歎,如今可算是踏實了。
一路上風餐露宿,哪兒睡過炕頭兒?在車廂裡也算是不錯了,卻還是要蜷著睡覺,往往一覺醒來腿腳麻了,需要緩一緩才能正常走路。
雖說是進了村裡,但何大郎還是很警醒,之前守夜的漢子依舊輪流在村口走了幾圈兒。
他們人生地不熟的,初來乍到,小心一些總沒有過錯。
好在,一夜平安。
第二日一早,何家人便又起來收拾。
家裡的東西都還沒有規整造完畢,估計三天三夜也收拾不完。
何老爹帶著兩個兒子拾掇後院,得趕緊蓋個茅廁出來,之前他們自家有茅廁,實在是很方便,這安定下來便一刻也不能等了。
關鍵是家裡的人多呀,一來乾淨,二來也可以攢些糞肥,將來開荒也能用得上。
除此之外,全家人還要山上砍柴,準備冬天裡取暖,那些炭火之類的就不用想了,農人哪裡買的起?
這大山裡都是柴火,隻要勤快就凍不著。
全家人萬眾一心,必得在冬天來臨之前,將屋子都規整好,將過冬的糧食和柴火都攢夠。
其他村民大抵也是如此,大家目前安置的房子,修補一番都是可以住人的,至於坍塌的圍牆,有空的時候可以再修補,總之這村子裡的都是熟人,他們也不怕什麼。
過了大概七八天,這屋裡屋外就像模像樣了。
隻是住人的房間依然不夠,這讓何二郎有些惱火。媳婦天天歡歡喜喜,似乎早就忘了同自己生兒育女的遠大計劃。
接收到何二郎時不時傳遞過來的幽怨的眼神,杜蘭月一想也便明白了,對此她也愛莫能助,人家大嫂兩口子不也一樣分居?
十一月下旬,天氣已經明顯轉冷,之前在路上存的糧食跟肉乾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幾戶人家都商量著,該是去城裡買糧食了。
這數量肯定不小,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決定需要買糧的人家各出一個人結伴兒進城買糧。
牛家莊那邊也是一樣,隻他們大部分都是光棍兒,所以還在一處吃飯,依舊是一個團體,便由牛虎跟牛豹帶人一起去。
方氏強烈反對何大郎大包大攬,說是已經帶著大夥兒走出來了,買糧食這種事兒,以後都得自己乾!
以前在何家村如何,現在就該如何?再說,憑啥讓他們家的牲畜受累?
不僅是方氏,就算是杜蘭月等人也覺得她說得對,何大郎一笑,也便同意了。
買糧可是進城的好機會,杜蘭月不想錯過,她還要去瞧瞧有沒有什麼生意機會呢?
自己手裡的銀子不少,可大部分都是杜老爹和崔氏兩口子的,杜蘭月從心裡覺得不能動用這筆銀子,萬一以後爹娘回來需要急用,也不至於捉襟見肘。
“二郎?”見何二郎出來,杜蘭月趕緊跑上前。
何二郎要去府城瞧瞧,有沒有合適的書冊,比如<小錄>,這可是前人科考之精粹。
曾經在荊州的時候,他倒是也想去買來著,可沒想到鄉試過後便遇到蠻人過境,這事兒便耽誤下來。
明年三月便到了會試的日子,雖說他如今胸有丘壑,但也不能大意,所以<小錄>是必須要熟悉讀的,若是有可能,還要儘可能地將真題弄幾份兒來,也好取長補短,比自己閉門造車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