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這位國主雖然剛過不惑之年,但據說也是儀表堂堂,為了求娶玉嬌公主也給出了足夠的誠意,說是甘願成為附屬國,世代向朝廷納貢。
對於彈丸小國來說,雖然主權不那麼讓人覬覦,可畢竟也是一個國家,將自家的國家主權拱手於人,這誠意不可謂不大。
想著玉嬌公主新寡,正是合適的時候。若是能將她嫁過去,一來可以減少宗室開支,二來可以安撫暹羅國國王,增進兩國關係。
蕭槿不是個傻子,自然知曉這等小國最是出爾反爾,但若能保住大盛三十年不與其開戰,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目的便達到了。
畢竟對於大盛來說,暹羅的位置還是很重要的,有他存在,便能擋住不少西洋人的覬覦……
至於玉嬌公主會不會同意?這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作為先帝留下的公主,遠遠地嫁出去豈不是更好?也省的在身邊留一個後患。蕭槿也知道如今前朝餘孽們,先帝朝的擁躉們,想要他命的人可是不少呢!
前些日子,錦衣衛遞上的消息,玉嬌公主的生母竟然是前朝皇室中人,可惜先帝竟然不知道?這讓蕭槿覺得十分可笑,連枕邊人的底細都摸不清楚,怪不得這麼英年早逝,真是一點兒也不冤了。
他也曾試探過玉嬌,確定對方並不知道其母的淵源,這才能稍微放心一點,不過,這樣的人還是早早拾掇出去的好。
當然,蕭槿還是好聲好氣的與玉嬌公主說了此事,但語氣是毋庸置疑的,他國使臣來訪,金殿之上他親口允諾,這是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
聽聞此事,玉嬌悲從中來,果然上輩子的軌跡還是如約而至了。
明麵兒上她還要叩謝天恩,感謝皇帝給她找了這麼個好姻緣,並表示會不辱使命,在異國他鄉日日為大盛祈福。若是能以一己之身給大盛帶來和平,她自然是願意的。
這番話說的蕭槿十分受用,大手一揮決定好好給公主送嫁,著欽天監、禮部、光祿寺並宗人府一道安排此事,務必要讓公主風光大嫁!
自嶺南開放海貿以來,一年便上繳國庫三百萬兩銀子,這還是沒有完全開放的情況下,若真如崔懋修在奏疏中所言,開放海貿必將會帶來巨大的收益。
但目前想要完全開放海貿,恐怕會令朝中的保守派不滿,那些老頑固定然會拿著太祖的政令作為由頭出來反對。
如此,蕭槿雖想要好好大乾一場,但還是處處受掣肘。
想想還是張青陽的法子較為折中,先試著多開放幾個南部沿海的口岸,等到時機成熟,再將全國的市舶司給建立起來。
好在,如今的蕭槿已經不是一窮二白了,所以他也願意拿出銀子來給和親的公主添妝。
當然,倒不是他多麼喜歡玉嬌公主。而是結兩國之好,大盛作為大國嘛,總是要有大國的風度。
走出皇宮,玉嬌的臉色愈發陰沉起來,新塗的寇甲血紅的如同此時傍晚的紅霞,淡淡的夕照裡泛著悠悠的紅色,蒼涼而瘋狂。
是夜她便下了決心,既然皇帝不仁,彆怪自己不義。將她嫁入暹羅這個小國家,是不可能再有機會同大盛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