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他這一場複國叛亂有什麼貢獻,那就是殺掉了北魏時期最著名的地理學家、《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
如果說蕭寶夤關中反叛和陳慶之北伐乏甚類比性,那麼南逃梁朝的北魏宗室也不隻元顥一人。
鐘離之戰南梁韋睿大敗北魏人馬,重新奠定了南北對峙的基礎。梁武帝蕭衍統治前期,政治也不失清明,相對而言北朝就混亂得多。
早在公元509年,北魏宗室內亂,便有宗室子弟元樹投向南朝梁。元樹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孫子,宗室血脈與元顥相同且年序更長。
元樹到達建康之後,被梁武帝封為鄴王,並幾次受命接引投降南梁的北魏將領。
陳慶之北伐失敗的第二年,北魏權臣爾朱榮便被北魏孝莊帝所殺,北魏再次陷入大亂中,爾朱氏弑君,原爾朱部將高歡在河北舉兵討伐爾朱氏。
梁武帝眼見北魏大亂、有機可趁,便以投降的北魏宗室元樹與另一宗室元法僧起兵進攻北魏,打算再複製陳慶之北伐的輝煌,重新樹立一個傀儡政權,並一度占據了譙城。
但是河北高歡很快平定了爾朱氏餘孽,並擁立北魏孝武帝元修。元樹等人行動遲緩、錯失戰機,不敢前進,棄城南歸,他本人被北魏追兵捉回洛陽伏誅。
在元樹之前,還有一位北魏宗室同樣承擔了這一光榮任務,即就是與北海王元顥同期投梁的汝南王元悅。
由於元顥的抵觸不配合,陳慶之北伐宣告失敗,又因為南朝梁反應遲緩,接應不及時,原本所攻克的河南諸城再次被北魏所收複。
第二年,梁武帝便痛定思痛,在爾朱榮死後封北魏汝南王元悅為魏王,派兵送其北還。可元悅剛剛行至兩國邊境,便聽說爾朱兆已經寇入洛陽,嚇得再次返回南朝,這一次嘗試同樣以失敗告終。
曆數諸次南朝乾涉北魏的軍事行動,皆無陳慶之北伐戰果輝煌。
陳慶之北伐,雖然占了河陰之變後爾朱榮忙於平定河北與山東叛亂的時機,但在陳慶之進入河南腹地後,兩處叛亂都已經被平定,北魏大軍得以靈活調動。
麵對這樣的軍事壓力,陳慶之仍然敢於繼續率軍北上,並且成功占據洛陽,其膽略與軍事才能可謂強悍。
南朝梁之後的兩次嘗試,元悅北歸時爾朱榮遭北魏孝莊帝所殺,元樹北歸時爾朱氏餘孽與高歡決戰河北,都是極為巧妙的時機,但卻無一成功,足見陳慶之在這當中的不可替代性!
沒有陳慶之這樣的名將統軍推進,南梁蕭老菩薩的這幾次嘗試,便都淪為北魏宗室騙路費的鬨劇收場。
梁武帝其人其事,真的是謎一般的存在。其前期統治不乏精明,後期昏聵令人咋舌,該信的不信,不該信的瞎信,最終求仁得仁、作死成功。
這一時期,南北朝上層人物跨境遊蔚然成風,不隻北魏宗室出逃南梁,南朝宗室也往北朝跑,其中就有梁武帝蕭衍的兩個乾兒子,蕭正德與蕭讚。
蕭讚原名蕭綜,是梁武帝蕭衍次子。當年蕭衍起兵進入建康時,占有了東昏侯蕭寶卷皇妃吳景暉,據說皇妃當時已有身孕,後來生下一子便是蕭綜。
蕭綜年輕時還算是個精神小夥,很得蕭衍的喜愛,可在得知自己是東昏侯遺腹子後,就漸漸變得不正常了。
他偷偷挖出東昏侯的屍骨滴血認親,擔心自己孤證不立,還殺了自己一個兒子又滴血一把,便確定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
可見這小夥兒已經瘋了,挖自己生父的墳還倒罷了,滴血認親的時候自己還知道割自己胳膊,到兒子就得殺了滴血。
得知自己這一身份後,蕭綜便秘密派人前往北魏聯絡他叔叔蕭寶夤。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失敗,逃在彭城請求歸附南梁。梁武帝就派遣陳慶之率領兩千人馬前往接應,順便將時任南兗州刺史的蕭綜送往彭城坐鎮徐州。
這也是陳慶之登上曆史舞台的第一戰,北魏派遣將領丘大千率軍築壘據守,結果被陳慶之一戰擊潰。大概也是這一戰被打出了陰影,三年後睢陽再相遇,丘大千擁眾七萬仍被陳慶之一日搞定。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還算正常,陳慶之打勝後卻發現他媽的主將不見了蕭綜直接出逃跑去了北魏軍營裡!
於是北魏便帶著蕭綜進行反攻,南梁軍隊大敗,僅陳慶之所率人馬得以保全。
跑到北魏地界後,蕭綜就改名為蕭讚,總算認祖歸宗、不再認賊作父。
但是好景不長,他叔叔蕭寶夤一直憋著一股勁要造反,過了兩年就在關中自立稱帝,也沒通知仍在洛陽的便宜侄子蕭讚。
蕭讚擔心遭受連累,連夜出逃,卻被北魏抓回,非但沒有被問罪,反而還將孝莊帝的姐姐壽陽長公主嫁給蕭讚,成為繼蕭寶夤之後第二位南朝皇子、北朝駙馬。
不久之後,河陰之變爆發,繼而陳慶之北伐進入洛陽,蕭讚有感北朝居大不易,請陳慶之寫信給前爸爸蕭衍、希望能夠再次返回南朝。
蕭衍也既往不咎,準備重新接納這個兒子。但很快陳慶之就兵敗逃回,蕭讚也沒有機會重返南梁。
爾朱榮死後,爾朱氏成員肆虐洛陽,爾朱世隆想要非禮壽陽長公主,公主不從被殺。蕭讚受此打擊,又四處逃亡,最終病死於北方。後來有南梁人盜挖蕭讚的屍骨送回,蕭衍還命令葬在他的陵寢旁邊。
如果說對蕭讚背叛的原諒,還算體現出梁武帝對養子的感情深厚,那麼對蕭正德的縱容,則就說明這位老菩薩是真的相信他有佛祖庇護、百毒不侵了。
蕭衍最初無子,便收養蕭正德為嗣,後來有了自己的兒子,便讓蕭正德回歸本宗。這種世族過繼同族子弟本來也算正常操作,但要命的是蕭衍後來做了皇帝。
眼見要到手的太子之位落在彆人頭上,蕭正德心裡自是憋屈得很,所以在蕭讚投降北魏的那一年,蕭正德也跑去了,自稱是被廢的太子,想要借兵伐梁。
但他又不是東昏侯的遺腹子,所以蕭寶夤便勸北魏孝明帝殺掉蕭正德這個二五仔。但北魏朝廷大概覺得不能光養南齊宗室,南梁也得養一個,所以便留下了蕭正德,隻是不加禮遇。
蕭正德在北朝混不開,第二年便又跑回了南梁。老菩薩隻是流著淚罵了他一通,但還是對他官複原職。
後來侯景投靠南朝,打算造反的時候,一眼就看中了蕭正德這個過氣廢太子。
蕭正德也不愧是侯景的神隊友,侯景率兵南來時、他駐守丹陽,派大船為侯景運送輜重。等到侯景渡江南來,梁武帝又派蕭正德駐守朱雀航,直接開門把侯景迎進了城中。
幸虧當時駐守台城的不是蕭正德,而是名將羊侃,否則蕭正德怕是真敢把侯景一路迎到梁武帝床邊。
侯景也投桃報李,圍攻台城的同時順便立蕭正德為皇帝。可當台城攻破、控製住了梁武帝父子後,侯景轉頭就廢了蕭正德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並在不久後殺掉蕭正德。
難為蕭正德一路給侯景開路護法,甚至還嫁了一個女兒給侯景,侯景都已經是宇宙大將軍了,連區區一個南梁皇帝都不舍得給他,這瘸腿羯胡真是不講究!
除了兩朝宗室南北逃竄,時代中的名人大將也有南北輾轉的經曆。
諸如賀拔勝、獨孤信等,都曾因為軍事失敗而暫時托命江表,但他們在返回北方後,也都積極奮戰,多有建功。然而矢誌南渡的名將羊侃,最終卻被君王所累、落得困死台城的下場。
在梁武帝這種荒唐昏聵的君王統治下,陳慶之的北伐輝煌又悲涼,如果說有什麼影響曆史發展走向的貢獻,那就是把中華好驢友、客居江南數年的隋太祖楊忠送回了北方。
有關南北朝的背景介紹,就先寫到這裡,新書也已經準備好了,七月一號正式發布。再次跟《鼎天》書友們道歉一聲,寫文數年第一次太監,心裡也有很大的負罪感。
但既然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隻能在新書加倍用心努力,希望能寫出一個好故事送給大家。準備了這段時間,我也稍具信心,大家應該會喜歡接下來的這個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