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小嬌妻!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
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
此時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
會試與鄉試相同,也是被分三場,分彆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
今日便是二月初九,也是會試的第一日。
進入這號舍之後,黃廷暉便吐槽了一陣這號舍的破舊與狹小。
不過吐槽歸吐槽,黃廷暉還是將這號舍好好的打掃了一番。
畢竟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他就要在這號舍之中度過了。
打掃這號舍的時候,黃廷暉偶爾間發現號舍之中寫著密密麻麻的字跡。
出於好奇,黃廷暉仔細的打量了這些字跡一眼。
卻見這號舍之中寫的一行字讓他吃了一驚。
“江浙府杭城錢塘縣太平裡張延益,試三場於此!”
張延益!
這名字好熟悉,黃廷暉不假思索的搜索了一下腦袋中儲存的那些信息。
“張巨鹿,字廷益,號節庵,江浙府杭城錢塘縣太平裡人。”
“祖籍考城,仁宗皇帝六年狀元及第,為本朝內閣之首輔大臣,當朝天子的首席老師!”
這時候,黃廷暉方才是驚覺了過來。
自己這是和當朝內閣首輔大臣張巨鹿一個號舍啊!
這是啥運氣?
雖說黃廷暉向來是不會崇拜任何人的,不過對這個為大盛國續命、試圖以一己之力對抗大盛國官僚體製、為平民老百姓爭取最大利益的內閣首輔大臣。
黃廷暉還是充滿敬意的。
隻見黃廷暉往後退了一兩步,空出了一段距離之後,他對著號舍之中寫著的這一行字作了一個揖。
“首輔大人,學生黃廷暉!”
“有幸和首輔大人在會試之中使用一個號舍!”
“望能借些首輔大人的運氣,助廷暉金榜題名!”
“得償所願!”
黃廷暉自認為是個俗人,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他也是坦誠。
他竟然是對著內閣首輔大臣張巨鹿的字跡“許願”。
這件事若是讓當朝內閣首輔大臣張巨鹿知道的話,定然是會被黃廷暉的這一做法鬨的哭笑不得。
畢竟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怕是內閣首輔大臣張巨鹿所見到的也是不多。
不過雖說黃廷暉拜了拜張巨鹿留下來的字跡,這並不代表黃廷暉就像龔胖子一般,想要依靠這等旁門左道去考中進士。
科舉一途說到底,最後所能依靠的還是自己。
黃廷暉自然不會傻到相信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
不過有句老話說得好,“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黃廷暉謹慎的用油布作房頂,他又小心翼翼的作了門簾,以防止雨水會打進這考場中來,將這次會試的試卷給打濕了。
進而影響自己這次會試的成績。
畢竟如果卷子被雨水淋濕的話,卷子便會被認為不潔,被判卷官記號,最終就會被判卷官判為藍卷。
而一道唄判卷官判為藍卷的話,就算是你的文章寫的極為出彩,也基本會被定為是落第的試卷了。
如果隻是因為雨水落在試卷上導致被判為藍卷,最後導致落第的話。
那黃廷暉豈不是虧死了?
所以該是小心謹慎的地方,黃廷暉還是會萬分小心與謹慎的。
布置好考房之後,黃廷暉趕快將木炭爐子點了起來。
眼下雖說是春天,但天氣還是分外的寒冷。
隻有將火爐子點燃起來,號舍內才會多上幾分暖意。
一來也可以為黃廷暉驅寒,二來也不至於讓黃廷暉的手給凍僵了。
畢竟雙手凍僵了,那可是會導致自己的行文字體大不如前。
這個時代的科舉試卷,對考生的字體要求是極高的。
若是你的才高八鬥,文章寫的妙筆如花。
但你的字不堪入目的話,這進士與你應該也是無緣的。
在前一世,黃廷暉酷愛練習書法,也曾見到過一份狀元在殿試之中留下的真跡。
那位狀元名為趙秉忠,是明朝時期的一位狀元,這個狀元郎當時的考試文章真跡就被流傳到了二十一世紀。
當黃廷暉第一次看到趙秉忠狀元的文筆字跡以及整潔的卷麵時,感到非常地驚歎。
在二十一世紀,大概應該隻有印刷機才能做到像他那份試卷一般流暢整潔了。
當然,此時黃廷暉在書法的造詣這一塊是不輸於那明朝狀元趙秉忠的。
不僅不輸於那趙秉忠,甚至要比趙秉忠高出那麼一線。
但考場與平時練字可不同,出了一點岔子都可能是前功儘棄。
所以必須保持萬分的專注才能做好。
黃廷暉借著這炭火烤了烤自己的手,而後他又是給自己熱上了一壺茶。
將茶水倒在自己帶過來的茶杯之中,美美的喝上了一口之後,隻覺得通體舒坦,一股暖意在自己的軀體之中流轉。
黃廷暉處於這號舍之中,竟然生出了一股子愜意的感覺。
這感覺若是讓旁人知道了,少不得對黃廷暉罵上幾句。
做好這一切之後,隻等所有的考生進入考場之中。
之後,等到考試正式開始之後。
守在門外的差役小哥便將這次考試的題目給遞了進來。
會試從這一刻也算是正式開始了。
大盛國的會試初場為試經義二道,四書義一道。
第二場為試論一道,判五道,詔、浩、表、內科一道。
第三場為試經史時務策五道。
所謂試經義二道,四書義一道,其實就是翻譯一下考生對經義的理解。
考題就是四書五經裡麵隨便抽一段,然後問你是什麼意思,而且這個解釋要能寫成一篇議論文。
黃廷暉仔細看了一眼試題,題目不難,是黃廷暉以前就做過的,但如何做到出彩就需要動一動腦筋了。
畢竟這幾千份試卷,如果人人都是一個模板中寫出來的話,那還有什麼新奇之處呢?
判卷官看到千篇一律的文章,又會多為這些文章停留多久呢?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著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服從。”
這是這句話的表麵意思所在,黃廷暉需要在這句話中找到一個破題之處,這個角度要符合當朝士大夫的心理,又是要能足夠的新穎。
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好在黃廷暉博覽群書,又是經曆過後世信息爆炸的時代。
他略微那麼一思索,還真找到了破題的關鍵所在。
隻見黃廷暉很是興奮的拿起毛筆,在卷麵上提筆就開始寫字。
還當真有種下筆如有神的感覺。
也不知寫了多久,黃廷暉將自己的心神都沉浸在這試卷之上。
或許是過於專注了一些,直到試卷的最後一個字落下之後,黃廷暉才感覺到自己的肚子發出“咕咕咕”的一陣叫聲。
這等腦力思考的消耗,想來是不比體力消耗要少上太多。
不過眼下時間也不早了,黃廷暉能聽到隔壁號舍之中的考生就著冷水,將那白麵饃饃給撕碎後往自己的口中塞去。
對於考生而言,這會試可是重中之重的存在。
而考試之中的每一分鐘,自然也是極為寶貴的。
就著這冷水將白麵饃饃給吞入腹中,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補充體力。
一些將注意力集中在考試之中的考生,自然願意這麼做。
不過黃廷暉卻是與這些人不同。
就著冷水吃白麵饃饃雖說是效率高,但這麼冷的天氣這般乾飯。
且不說吃的不舒服,就是這冷水下肚之後會不會得病也是不敢保證的。
為了爭這一分兩秒的時間,反而是不夠穩妥,也是十分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