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得毫不客氣的指揮何子謙
“這五百人設為輜重營,我親自統領。子謙兄作為參軍,咱們先把吃的解決好。軍士吃飽穿暖,士氣就自然上來了。”
又對這幫外骨裂棗喊道“從軍前的漁民站前排,我要組建捕魚隊。”
不一會兒,馬自得看了看麵前的一票人,一共四十五個。湖廣多水,看來漁民還是挺多的。
他吩咐道“恭喜諸位升官了!諸位就是小旗官,每人到後麵挑十個人,成一個小旗。
今天出營捕魚。不管用什麼辦法,缺東西跟何參軍要。
這裡附近靠近耒水,河岔子多,能捕多少靠各位的造化。
捕獲的魚,各小旗留兩成,賣給我或者你們自己吃都可以。
前五名的小旗升為百戶,第一名作為我的副手,另外還有封賞。”
各位漁民沸騰了,還有這種好事?打魚還是升官。急忙鬨哄哄的挑人。
最後還剩五個半大小子沒人要。五個家夥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破破爛爛的軍服穿在身上搖搖欲墜。
馬自得計上心來,大手一揮“你們五個小子跟我和何參軍一隊。”
何子謙驚呆了。他是何騰蛟的手把手教出來的,早早考了個秀才的功名,妥妥的讀書人。讀書人一向信奉君子遠庖廚,哪裡想得到搞這種賤業。
不過輜重營的夥計們一聽小公爺也要下場,士氣高漲,嗡嗡的各自開始商量策略。
何子謙不傻,反應過來,這是小公爺邀買人心哩。他毫不含糊,大喊一聲“為小公爺效死!”
明白人還是挺多的,很快喊聲齊整“為小公爺效死!為小公爺效死!”
馬自得暗讚一聲,讀書人腦子就是活絡,這個捧哏恰到好處。
馬自得學後世領導的模樣,雙手往下按按,鼓足中氣喊道“為大明效死!”
吼完了口號,該乾嘛乾嘛。何子謙忙的團團轉,滿足各路神仙的捕魚大法。
馬自得早注意到,營房不遠的山坡長滿大竹子。他喊上五個小子,每人抱一口腰刀出營門。不一會兒,每人拖了三根大竹子回營。
馬自得找到馬世準,讓他支援了兩個木匠。沒花多長時間,木匠帶著五個小子做了七個大竹籠子。
竹簍子是馬自得設計的,長三尺,兩頭小,肚子大。一頭兒做了個小門,活扣;另一頭弄了個帶倒刺的入口。他還貼心的在竹籠的外麵留一個小圓環,當把手。
馬自得打發倆小子去火頭軍那裡,要了些雞鴨內臟。等到何子謙忙完,已經正午,馬自得招呼他每人扛一個竹籠,出了營房。
他們出不了二裡地,看見耒水的一條大支流。河水黑黝黝的,估摸著有兩三米深。馬自得交代小子們,把雞鴨內臟分彆放進竹籠,然後拿麻繩綁好小圓環,把籠子扔到河裡。
何子謙看的一頭霧水,權當陪小公爺玩了。
馬自得趁等魚的功夫,跟五個小子聊了聊。原來他們都是戰亂離散的孤兒,沿途被裹挾。他們索性當兵吃糧,至少餓不死。
他問下來,這幾個兵小的十二,大的十五。這特麼還是孩子啊!
小的們都是旺財、狗蛋之類的小名兒,連姓啥都不知道。
馬自得攛掇何子謙給他們取個名。何子謙翻著白眼說,小公爺賜名得先賜姓啊。
小馬哥大手一揮,就行姓馬吧。
何子謙給他們取名仁義禮智信,姓名中間加一個“知”,聞弦歌而知雅意的知。
馬自得不禁肅然。何子謙取名寄托了自己的期盼。他希望結束這弱肉強食的叢林亂世,重建華夏,讓人們重新沐浴儒家文明的光輝。
五個小子,現在是馬知仁、馬知義、馬知信、馬知禮、馬知信,喜不自禁,跪下給馬自得磕頭“謝小公爺賜姓名!”又對何子謙磕頭道謝。
鬨騰了一陣,差不多半個時辰,馬自得吩咐起網。
他們把麻繩拉起來,河水翻騰。乖乖,每個籠子有三四十斤魚。
這個時代沒有過渡捕撈一說。馬自得來自未來的“高科技”捕魚法,收獲遠超預期。七個籠子毛估估二百五十斤了。附近捕魚的隊伍聞趕過來,讚歎不已。
何子謙本來以為陪馬自得瞎胡鬨,表現下與民同樂而已。沒想到他真撈起這麼多魚,眼珠子都掉下來了
馬自得吩咐小的們,把大一點的魚開腸破肚去麟,內臟留著扔在籠子裡。籠子照舊放在水裡,繩子係在岸邊的雜樹上。他交代小的們做好標記,傍晚再來拿。
馬世準聞信趕來。他看到七個人捕獲兩百多斤魚,才花了個把時辰。他覺得少爺太牛逼,按這個效率,軍隊今晚全部都能加餐。
回營的時候,全營都傳開了。其他捕撈隊也陸續回來,少的三四十斤,多的也兩百多斤。
馬世準統計,捕魚隊一共撈了四千斤魚。軍營裡一片歡騰,連幾大軍頭兒都被驚動。
鄂國公摸著肚子說,“今晚全軍吃魚,一斤不留,老子不過啦!”
全軍一片叫好,士氣蹭蹭的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