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三年!
七月三十下午,馬自得回到梧州。
自此,他設定的南下廣東三個目標都超預期實現。除了黃應傑這個癟犢子,他與其他勢力都建立了友好的關係。不過黃應傑的敵意也不是壞事,至少給他提了個醒,韃子進攻的時候一定要防備他。
西江碼頭,人聲鼎沸,堵胤錫率領一眾幕府親自迎接馬自得。連魯以藻都親自出席,錢秉鐙、馬炳坤、王夫之都跟著呐。還有一票叫不出名字的官員跟著,估計是給廣西總督堵胤錫麵子,捧個人場表明態度。
馬自得看到老師親自迎接,哪能托大?他帶著陳小二,沿著棧道一路小跑,到了堵胤錫麵前,雙膝跪地,口稱不敢當恩師親自迎接。
堵胤錫對這個徒弟越來越滿意,連帶著對自己的兒子堵長瑞越來越看不上。他看了一眼堵長瑞,親自扶起馬自得,說道“鵬舉辛苦啦!”
馬自得連稱不辛苦,他拉過陳小二,讓陳小二磕頭。他說道“恩師,徒兒擅自做主,收了個師弟。”
眾人大為驚奇,陳小二磕了個頭,用還沒變聲的童音說道“陳子壯之孫陳小二拜見恩師,請恩師賜名!”
陳子壯的孫子!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對堵胤錫豔羨不已。堵胤錫也明白過來,徒弟不是給自己找事兒,是給自己貼金。陳子壯享有崇高的士林威望,嶺南三忠可是跟史可法齊名的人物,收他的孫子做學生,這可是長臉的大事!
他也不客氣,親自扶起陳小二,問他年序,讀書情況。小二跟著馬自得見過市麵,倒也不卑不亢,實話實說。
堵胤錫見他目光清澈,不卑不亢,倒不失為一塊璞玉,內心非常歡喜。他摘下腰上一塊玉石,說道“初次見麵,恩師也沒有給你準備禮物,這塊玉跟隨我多年,今天送給你作為見麵禮。名字等我斟酌一二,回頭告訴你。”
陳小二跪下拜謝,禮數不差分毫。堵胤錫給他介紹堵長瑞,陳小二嘴甜,立馬喊師兄。堵長瑞苦著臉說,師兄沒準備禮物。
小二大大咧咧的說道“沒事,先欠著!”
馬自得忍俊不禁,對堵長瑞說道“嘿嘿,不好惹吧?”他掉頭給諸位幕府成員見禮,然後拉過小二,拜見自己的三位未婚妻。
來碼頭迎接武昌伯的,還有肇慶和廣州的商界代表團。他們早已參觀新城建設情況,今天看到如此場麵,對馬自得的實力更有信心。馬自得看到他們好多熟麵孔,拱手致意,發出邀請“諸位東主,歡迎今晚天香居相聚,不見不散!”
送走人群,後麵還有一波人,李元胤帶著馬寶、李建捷等著呐。馬自得吩咐自己的三個老婆和親信門先回衙門等他,他走上前,笑眯眯地說道“當不起老哥入戲大禮啊!建捷老哥也來啦!馬同知好!”說完,他對馬寶和李建捷抱拳行禮。
李建捷說道“肇慶不好玩,哥哥特意跑來梧州找你玩。”
馬自得也不戳穿他,估計他是來看看自己的投資,還有可能勸李元胤回肇慶坐鎮。他笑眯眯的說道“好!弟弟今晚做東,一個都不許走!”
打完招呼,後麵還有一波人,原來是郴州就跟著自己的老隊伍,何老實,禮義仁智信五門徒。西江碼頭的工坊,具體就交給他們在管理。
他們嘴笨,隻會以實際行動表達忠誠。何老實帶著五兄弟以頭著地,嘭的磕在地上,行了個大禮。
馬自得內心感動,親自扶起他們,口稱辛苦啦!今天事情多,明天我請你們吃飯!
梧州的大將都被派出去,隻剩一個君子營王一賓,他還管束著路曉山的六千準火槍兵們。他看著馬自得帶著陳友龍、王啟年回來,張開雙臂,與眾人一一擁抱。
送走這一波人,還有人等著他。義兄李來亨帶這一個半大小子,笑眯眯的看著他。馬自得走過去一拳砸在李來亨的胸口,笑道“大哥!躲這麼遠呐!”李來亨揉揉胸口,苦笑著說“老弟嗎,你這功夫見漲啊!”
他拉過白德安,給馬自得介紹。原來是白旺的兒子,初次見麵,小馬哥待人如沐春風。白德安見他這麼有牌麵,也心生敬畏。
遠遠的一座小樓,一個青年文士坐在窗前,拿著千裡鏡觀察碼頭。他喃喃自語說道,武昌伯,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咚咚咚!有人敲門,他打開門,原來是艾承業。他進門咋咋呼呼的說道“杜先生,這幾天梧州來了好多番人,皮膚白的,眼睛藍色的,頭發是黃的,跟鬼似的。”
杜先生說道“還有一些渾身黑乎乎的,對吧”
艾承業驚奇的說道“怎麼還有這樣的人呢,跟咱們長的兩樣。”
杜屏山給他千裡鏡,說碼頭又來了很多哩。艾承業接過千裡鏡一看,邊看邊嘴不饒人“哎呀,這人跟人怎麼不一樣呢,長得跟鬼似的。咦?怎麼有女的?穿著衣服一樣,胸脯大,走路也不一樣!”
杜屏山見他口無遮攔,越來越不像話,直接把他趕出去。艾承業出去正好遇見狄三品,說道“狄叔,咱們什麼時候回昆明啊?梧州沒啥好玩的啦。”
狄三品說道,就這幾天吧,武昌伯的船隊回來了,咱們這幾天采購好貨物就回去,你去找你大舅哥玩吧。他把艾承業糊弄走,敲響杜屏山的房門。
狄三品進門說道“杜先生,這趟梧州的差事不好辦啊!滿朝癟犢子都不同意秦王封號,這可如何是好?”
杜屏山讓他請來楊畏知,楊畏知是正使,必須尊重。作為文官,比武將更注重官場倫理。
三個人嘀嘀咕咕也說不上來,秦王封號的事情看來要走道死胡同。他們在梧州呆了一個月,也看明白,內閣大臣們不樂意,各路軍頭兒也不樂意,至於永曆大帝,除了上朝見過一次,這麼久打不了照麵。
狄三品說道“這幫孫子是不是傻啊”
杜屏山和楊畏知無言以對。杜屏山安慰道:“此事或有轉機,我等明天拜訪武昌伯和堵大人吧。漫滿朝文武,好像隻有他們讚成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