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輿鴻蒙傳!
臨時洞府,已過十日,劉淵修行納氣入體,充盈丹田百餘次,被道心石吸空百餘次,劉淵沒有放棄,終於在第十一天傍晚衝破丹田屏障,進入練氣二層。
正準備繼續練氣入體,鞏固修為,可這裡哪裡還有絲毫靈氣,隻得作罷。
劉淵細細打量身體,發現周身布滿黝黑汙濁之物,甚為不舒服,想必體內雜質被排出,於是,尋找水源清洗。
順著山澗溪流向下走,忽然轟鳴之聲入耳,原來是一瀑布,瀑布下一潭,方圓長十餘丈,劉淵從小水性就好,又是練氣期二層境界,膽子更大,直接一個猛子紮入深潭,哪知用力過猛,直接鑽入水下數米深處,突感一股強大的吸力將其拖進潭底,剛到潭底,一股水流將其衝向右側凹槽處,劉淵穩定身形,發現凹槽上方乃一山洞,傾斜向上,隱隱有光亮,頓生好奇,順著光亮遊走,不一會上岸,不由仔細打量起來,原來是一座洞府,洞府很大,三十丈見方,內有兩室,左室不大,長寬均不過五米,石桌石凳石床,一看就是休息之所。右側石室有一石台,石台前一蒲團,一看就是打坐修行之所。
劉淵暗思,這是何人修行洞府?
此地乃朝雲觀範圍,應該是門內長輩洞府。思索片刻便細細打量起來。
石台上有兩個卷軸,一卷是自傳,一卷乃是功法。劉淵首先打開自傳卷軸細看起來出塵子,朝雲觀十二代祖師,五十歲修至問道境,東雲州頂級大能,離開東雲州,穿過無儘海,抵達中土神州,尋求大乘之道雲雲。
劉淵悻悻然,原來通靈鏡後麵是問道境,之後乃小乘境和大乘境,修道問仙之等級躍然腦海練氣、築基、通靈、問道、小乘、大乘。大乘之後出塵子沒有說,劉淵自然不知道,自己小小煉氣修士何時能向祖師尋求大乘?修仙之路漫漫,何其艱難。
練氣期分九層,一至三層為練氣初期,四至六層為練氣中期,七至九層為練氣後期,練氣後期後方可衝擊築基,隻有真正築基修士才算踏入修行門檻,練氣期隻是基礎,如大廈之基。煉氣期為納天地靈氣入體,充盈丹田,改造體質。
築基期特征為開辟氣海,將靈氣轉化成靈力,滋養氣海及身心。築基期分九層,一至三層為築基初期,四至六層為築基中期,七至九層為築基後期,築基後期後方可衝擊通靈鏡。築基與練氣一樣,乃塑造丹田氣海,改造提升體質,築實根基。築基後,方可辟穀,不食人間五穀雜糧,築基中期後方可禦劍飛行,日行百裡、千裡。
通靈鏡,感悟天地之造化,溝通天氣之靈氣,運用天地法則為己所用,勘破大道,乃是問道修仙之小成,突破至通靈鏡,方能踏空飛行,日行萬裡,行雲流水皆為所用,不受萬物羈絆,隨心所欲。
通靈鏡分前中後期三個小境界,壽誕八百載。
修至問道境,勘破天地大道,壽誕三千載。
修至小乘境,成一方頂級大能,可改一地之氣運,主宰一地之興衰。壽誕八千載。
修至大乘境,可比肩天道,開辟小世界,主陰陽,定生死,塑輪回。壽誕數萬載。
劉淵倒吸一口涼氣,出塵子師祖已成一方頂級大能,前往中州,是邁入更高境界,還是已經隕落,不得而知。
劉淵繼續瀏覽卷軸
此方世界,靈氣稀薄,天道崩壞,已無法通靈,朝雲觀氣數已儘,唯有遷居中土神州,方可延續,本人離開此地,尋求大道實數無奈,望我門後輩有氣運造化之人,延續衣缽,特留道門功法,以激後人……
劉淵拿起另一卷軸,歸一劍訣,將之收藏,留待他日研習。
劉淵搜尋到一些丹藥,但時間久遠,一拿出來便成齏粉,隻得悻悻離開。
師傅留下的煉體術,凡體即可修行,劉淵與師兄已經修煉兩年。禦劍術和控物術需要練氣中期方可修行,因此尚未修煉。當下,隻能繼續煉體和練氣,早日突破練氣中期。
劉淵準備回到道觀,突然道心石一閃,捕捉到一絲靈氣波動。
此地有靈氣?
回到道觀,師兄張恒一臉焦急的看著劉淵“小師弟,你跑哪裡去了,一走就是半個月,擔心死師兄了。”
“師兄,我們修煉困難,乃是因為天氣靈氣稀薄,接近枯竭,我在臥牛潭邊找到一個有靈氣的地方,特回來帶你去!”
拉著張恒往山頂而去,張恒比劉淵大四歲,卻已經跟不上劉淵速度,爬山頗為吃力,好在有劉淵助力,也氣喘籲籲的爬上山頂,來到劉淵開辟的洞府。
“師弟就在這裡修煉的?”張恒問。
“是,隻是這裡靈氣已經被我吸收煉化,目前已經枯竭了,我帶你去另一個地方。”說著來到臥牛潭下出塵子洞府。
張恒打量著洞府,劉淵上前一一細說出塵子祖師之事。
張恒呼吸空氣,瞬間聞到空氣中的甘甜味,瞬時神清氣爽,果然是好地方。
劉淵讓張恒在洞府修煉,希望師兄早日引氣入體。
如今自己已是練氣二層,可以天吃一次東西,而師兄張恒且不行,每日兩頓必不可少。劉淵主動回道觀做了一個月的乾糧,便回到洞府修煉。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過去,張恒成功引氣入體,邁入煉氣期一層,真正成為一名修士。劉淵連續突破練氣三層,練氣四層,修為穩固在練氣四層後便停下來。兄弟二人明顯感覺此地靈氣已經極為稀薄,甚至枯竭,修行無所增益,便離開此地。
沒有靈氣,無法修行,二人甚感苦惱。商議過後,決定出去遊厲一番,尋找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