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外,夜雨悄然落下,將這座位於山間小徑旁的歇腳處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P
驛站大堂內,火光跳躍,映照出一位和尚的身影。他身著灰褐色的僧袍,盤腿坐在蒲團上,手中輕轉著一串佛珠,麵前擺放著一壺新泡的香茗,獨自品味著茶的清香。/P
周朗讓仆從去安置馬車,自己披著鬥篷,走進驛站,被那品茗的和尚吸引,不由自主走過去。和尚抬起頭,目光如深潭般平和,微微一笑,示意周朗落座。/P
“施主,風雨同舟,何不來品一杯熱茶?”和尚的聲音溫和而有磁性,似乎能穿透人心的喧囂。/P
周朗脫下濕漉的鬥篷,坐到了和尚對麵。火堆的溫暖漸漸驅散了他體內的寒氣,他接過和尚遞來的茶杯,深深吸了一口氣,茶香沁入心脾。/P
“此茶乃是貧僧親手采摘,自種自製,不知是否符合施主口味?”/P
周朗細細品嘗,隻覺得茶水入口甘醇,回味悠長,不禁讚歎:“好茶!大師親手製作,果然非同凡響。”/P
兩人便這樣開始了一段禪茶論道的對話。周朗問及茶道,和尚便從茶的生長、采摘、製作談起,再談到如何泡茶、品茶,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對生命和自然的尊重。/P
周朗聽得津津有味,他發現這位和尚不僅對茶有著深厚的了解,更在言談間透露出對禪宗哲理的深刻領悟。他忍不住問道:“大師,茶道與禪道有何關聯?”/P
和尚微微一笑,緩緩說道:“茶道即禪道,皆講究一個‘靜’字。泡茶需心靜,品茶亦需心靜。心中有靜,方能感受到茶的真正滋味;心中有靜,才能洞察生命的真諦。”/P
周朗聽後恍然大悟,他感到自己的心靈仿佛被一股清泉洗滌,雜念漸消,心境變得明淨起來。他開始向和尚請教更多關於禪理的問題,兩人的對話越發深入。/P
時間在不經意間流逝,外麵的雨聲似乎也變得更加和諧。周朗感到自己在這短暫的交流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啟示,他對和尚的敬意油然而生。/P
“大師,今日之緣,令我受益匪淺。他日若有機會,定當再來拜訪。還請大師留下尊名。”/P
“貧僧法號皎然。”/P
周朗心頭一咯噔。/P
皎然,這名熟悉。/P
周朗對皎然的名字感到熟悉,這並不奇怪。首先,皎然是大李朝有名的詩僧,他的作品在文人墨客中廣為流傳,被譽為“詩僧之冠”。/P
周朗出身書香門第,知道皎然,不足為奇。/P
何況,周朗還曾聽師父陸羽提過皎然,道是二人是朋友。/P
就是不知道師父口中的皎然,可就是眼前的和尚。/P
“敢問大師,您可認識長溪茶人陸羽?”/P
“我們是朋友。”/P